首页> 中文学位 >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6h】

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收入院治疗的19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入院时、病情变化时及发病7天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Stroke in progression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是否增加2分或2分以上,分为进展性卒中(Strokein progression,SIP)组和非进展性卒中(Not stroke in progression,NSIP)组,其中SIP组41例,NSIP组153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完善生化检查、颈部血管彩超及脑弥散加权成像检查(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检查结果、颈动脉斑块情况及狭窄程度、病灶发生部位、入院时NIHSS评分对进展性卒中的影响。
  结果:
  1.两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方面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HDL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比较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不稳定斑块及颈动脉轻、重度狭窄,结果显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比较两组患者责任病灶,结果显示侧脑室旁、基底节、交界区梗死灶在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4.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糖尿病病史、高空腹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患者更易发生进展性卒中。
  2.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重度狭窄易促使卒中进展。
  3.病灶位置与卒中进展相关,侧脑室旁及交界区梗死灶卒中易进展,基底节区病灶不易进展。
  4.入院时NIHSS评分越高,患者脑梗塞情况更加严重,发生SIP的可能性也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