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意识与文本建构——论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
【6h】

历史意识与文本建构——论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上篇作为“历史文本”的《台北人》

一、站在历史册页中的“父辈”形象

二、上海/南京——台北:空间的“时间化”

三、生命的沉浮与历史的映现

下篇 历史意识:贯穿《台北人》的精神之链

一、白先勇历史意识的文本表现

二、白先勇历史意识的特质

三、白先勇历史意识形成的文化心理动因

(一)人生的经历

(二)家国意识

(三)宗教情怀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台北人》是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的一部重要的、也是堪称经典的短篇小说集。本文主要探讨白先勇的历史意识与《台北人》文本建构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是对历史沧桑巨变的一种深刻表述,其叙述的旨归最终是指向历史的,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看作是一部关于历史的鲜活文本。白先勇如此这般地在作品中描绘历史、言说历史、感悟历史,实际上与白先勇自身的历史意识紧密相关,也就是说白先勇的历史意识潜在地影响和规约着小说集《台北人》的建构。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从文本分析入手,从站在历史册页中的“父辈”形象、空间的“时间化”、生命的沉浮与历史的映现三个维度来解析《台北人》的文本特征和历史意蕴。白先勇的“父辈”构成了文学文本历史建构的主人公,他们曾经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但是最后却成了“过去的英雄”。《台北人》主要在“南京/上海”与“台北”的两个空间展开,上述空间意象涵括着历史的流变、人生的幻化无常,具有“时间化”特质。由此,“怀念病”便成为小说集《台北人》中所有人共同患有的疾病。在小说集中,白先勇并没有直接描绘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普通人物的命运来映射历史。他以大历史为背景写小人物,以小人物反射大历史。透过对小人物的现实经历的描写,无声的诉说着历史的残酷无情。 下篇主要阐释白先勇历史意识的文本表现及其历史意识的特质,以及白先勇历史意识形成的文化心理动因。白先勇在小说集《台北人》中回首过去,追忆过去,究其原因是白先勇的历史意识在起作用。白先勇认为历史是无从把握的,人生更是充满无常之感。在白先勇的眼中历史是循环往复的,仿佛是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控制这一切。也正是白先勇这种深刻的历史意识,引发了他对人生,对命运,对时间,对历史的深深的思考。白先勇这种历史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他的家国意识和宗教情怀的影响。而无论是白先勇的家国意识还是宗教情怀都与其身世经历、家事背景以及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直接的关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