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苦难与光荣:工人阶级的心灵结构及其根源——一项关于JP火柴厂工人的研究
【6h】

苦难与光荣:工人阶级的心灵结构及其根源——一项关于JP火柴厂工人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访谈人物介绍

五、文献综述

第二章 变迁的火柴厂

一、JP火柴厂的建立

二、火柴厂的生产与发展

三、工人状况

四、火柴厂的衰落

第三章 工人的心灵结构

一、苦难

二、光荣

三、悖论的产生及其根源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及其结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与工业体制

二、召唤的工人阶级

三、普遍的贫穷

第五章 心灵政治

一、信仰的乌托邦

二、身份政治

三、工厂政治

四、社会生活政治

第六章 逝去的荣耀

一、富裕还是贫穷?

二、工人阶级的消解与发声

三、生存、身份与价值的困境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笔者通过对JP火柴厂工人的走访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得出了火柴厂工人的心灵结构:苦难与光荣。为了回答“苦难与光荣”这一“矛盾”的心灵结构源于何处,本文开展了对于特殊社会历史的考察分析。
  本文认为,工人阶级的心灵结构——苦难与光荣,都是源于同一个力量,那就是“国家政治”。当时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大批的工厂被建立起来,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全新的工人阶级的诞生。工业化道路形成的工厂体制,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加上计划目标所带来的压力,工人被一种严格的工作制度限制在机器之上。同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本身的缺陷,使得社会难以持续的繁荣发展,人们过着一种普遍贫穷的生活。而这也就造成了工人“苦难”的来源。
  而如何去控制工人阶级以保证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相比用严格的制度限制工人阶级的身体,控制他/她们的“心灵”无疑是更好的手段。国家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进行,在全社会展开了一个心灵政治运动。国家首先用一种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工人阶级的心灵进行重构,因为只有工人阶级的信仰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时,才能产生更大的生产力量,也能在主观上对国家的政策计划采取服从和认同。而这种“心灵”重构的微观技术,是体现在身份政治、工厂政治与社会生活政治中的,它是一个复杂的权力技术体系。
  同时,工人阶级作为一个主体而言,面对强大的国家力量,它没有选择的空间,只能在这场社会主义建设和“心灵政治运动”中采取一种合谋的态度。这种合谋的态度可以使他/她们规避一些可能的社会暴力,也可以使他/她获得某些社会资源。“合谋”一旦形成,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便就被彻底的重新定义了,他/们是在进行一场崇高的信仰实践,而这一实践本身,也是工人在建构自我的构成,即将国家意志变成个体的自我属性。而这也就是工人“光荣”的来源,它与“苦难”是同一个逻辑过程。
  而在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工人阶级的身份地位逐渐的发生改变,他/她们从一个受体制庇护的群体,到不断的被体制所抛弃走向分裂,工人阶级遇到了生存、身份和价值的困境。这一过程中夹杂了各种隐秘技术,来限制和消解工人阶级的发声。并且这一切在国家与资本主导的话语中,似乎都变得合理了,正如计划经济时代工人阶级被建构为社会建设的力量一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