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治无意识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王蒙小说创作
【6h】

政治无意识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王蒙小说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 精神困惑:文学与政治的纠缠

第一节 精神突变:躲避“伪崇高”

第二节 心理矛盾:沉重的政治束缚

第二章 政治无意识的文本表现:乌托邦文本

第一节 悲剧的正剧化

第二节 青春体小说

第三节 干预文学

第三章 困惑的突围:文学与政治的对抗

第一节“新状态”对抗政治寓言

第二节 个人话语对抗政治话语

第三节 老庄哲学的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王蒙是一位与政治联系非常紧密的作家,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王蒙,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他的灵魂和创作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情结。他的灵魂中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与政治信仰,他的创作更是有着无法磨灭的政治痕迹。50年代的王蒙小说中充满了火热的激情与革命理想,而到了90年代,这种政治情结似乎被抛却掉了,这不仅与当时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兴起的市场文化有关,同时也是王蒙对50年代的政治化文学的一次反拨。然而,当我们仔细研读王蒙在90年代以后的小说作品时,不难发现,王蒙的作品中依然留有政治的烙印,虽然这种痕迹已经隐藏的不那么明显,可是它并没有完全地消失掉。通过选取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王蒙小说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窥见政治对王蒙的创作所具有重要意义,当这种政治烙印深深地印在他的灵魂中时,已经成为了王蒙所无法打开的枷锁,这不仅仅是王蒙一个人的危机,更是那一代人的困境,通过王蒙这一个个案,透视出政治对那一代作家甚至是整个文学史的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来阐释王蒙的创作为何始终无法摆脱政治的纠缠。其中,运用詹姆逊的乌托邦意识形态理论来解释王蒙是如何被政治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占据了其灵魂的主导地位,它隐藏在市场意识形态的背后,但是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无意识的形式偶尔浮出水面,由此就能够解释政治这种坚硬的理性的概念是如何在王蒙的思想和创作中挥之不去,即便是到了市场文化占据主要地位的90年代,王蒙在经过了层层蜕变以后,也还是无法彻底地将其摆脱开来。除此以外,通过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还将展示出王蒙的小说作品和政治相互纠缠后究竟是怎样呈现出来的。本文通过乌托邦文本这一角度,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因为王蒙的乌托邦理想而创作出的带有革命理想和青春基调的作品,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现实所无法满足其美好的憧憬而对现实生活进行干预的作品。尽管在9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我们看见很多新元素,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通过深层挖掘来寻找到与之前的某种精神联系。
  文本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部分是从王蒙的精神困惑入手。由于90年代的市场意识形态兴起,王蒙开始尝试做出改变与调整,试图避开之前的文学与革命相联系的创作观念,躲避“伪崇高”,将文学从极左政治的文化专制中解救出来,这不仅仅因为王蒙要通过这种策略来进行一次捍卫文学的斗争,更是一次试图想要在90年代的文坛立足的无奈选择,而另他感觉矛盾的是,他始终无法彻底地与政治绝缘。第二部分是从历史、政治走向文本,通过作品分析,探寻出政治是如何对其作品进行影响的。尤其是,政治这种坚硬的理性概念是如何在其作品中进行了柔软的意识形态转化,所以,本文结合了中国1949年以后的政治执政特点,试图阐释政治管理是怎样转化成意识形态的思想影响而与文学相互纠缠的。第三部分,是从文本走向历史,王蒙在90年代为了将文学从政治中解脱出来做出了很多努力,然而,我们通过作品分析依然能够挖掘出文学与政治在进行对抗的“缝隙”,通过“症候阅读”这一理论,寻找这样的缝隙与断裂处,将最终的矛头指向政治。通过历史与政治对文本的影响,又从文本分析最终走向政治,这样就能够对王蒙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解析,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蒙,又能通过王蒙这一个个体来窥见整个文学史,对重写文学史具有深刻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