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前儿童公平行为短期道德训练与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
【6h】

学前儿童公平行为短期道德训练与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文献综述

1.1公平

1.2同伴关系

1.3以往研究的不足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现实意义

3研究目的与假设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假设

4研究方法

4.1不公正行为儿童挑选预实验

4.2不公平儿童的社交地位前后测量实验

4.3不公平行为儿童的短期训练实验

4.4训练指导者

4.5统计处理

5实验结果与分析

5.1儿童分卡片基本结果

5.2训练前儿童社交地位情况与公平行为间相关分析

5.3 儿童道德训练各组差异分析

5.4不公平儿童同伴社交地位前后测量差异分析

6讨论

6.1儿童不公平分配行为原因与特点

6.2学前儿童不公平行为与其同伴关系

6.3学前儿童道德训练比较和对儿童公平行为的影响

6.4儿童公平道德训练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7结论

8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8.1研究中的不足

8.2研究展望

9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意识、同伴关系发展是否良好会对以后的发展造成影响。学前期也是儿童自我中心与去自我中心的分离阶段,公平道德意识还较模糊。儿童常常对什么是公平产生困惑,容易在于同伴活动中,出现不公平分配的现象。这种不公平现象长久发展也会易使儿童形成独占、自私等问题,不受同伴欢迎并影响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
  本文采用前测、干预训练、后测的研究模式,对沈阳军区幼儿园大班的部分被试儿童进行了儿童公平道德训练和同伴社交地位测量。首先采用吴慧珠设计的不公平儿童实验范式,挑选不公平行为儿童。参考雅科布松、陈会昌等的儿童公平训练方法对被试进行公平道德训练。采用庞丽娟设计的儿童社交地位测量方法,分别在儿童道德训练前和训练后对其同伴设计地位进行测量,以考察对儿童进行道德训练采用什么方式更有效,儿童的不公平行为是否对其同伴关系发展有影响。并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1、学前儿童由于自我意识、道德认知等有限,他们的公平道德还没有形成,容易出现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2、有不公平倾向的儿童,因其表现的不愿意分享和自私的行为特点,容易不受同伴欢迎,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地位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多是负面评价。在社交地位中受到忽略和拒绝的比例明显多于普通儿童;
  3、对学前儿童进行故事教育和角色扮演的短期道德训练,都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变其不公平的道德认知,减少不公平行为的出现,对学前儿童不能只有简单的道德教育,需要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实践训练,增加其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两种训练方法上虽然有一定的显著差异,角色扮演组比故事组的儿童训练效果略好,但角色组训练方式复杂、费时,对人数和训练者的要求高,不易于推广;
  4、道德训练对不公平儿童的社交地位中的社会偏爱维度有显著影响,训练后让儿童更加公正和有分享精神,增加了在同伴中的友好形象而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不能完全改变其不利的社交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