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研究
【6h】

北京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选题依据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文献成果述评

1.3 研究目的任务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创新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可能的创新

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4 核心概念的界定

4.1 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概念与特征

4.2 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划分依据和条件

5 后奥运时代发展非奥运项目的价值解析

5.1 繁荣世界体育文化

5.2 提升中华体育项目的世界影响力

5.3 丰富国内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5.4 保持民族体育繁荣与兴盛

6 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在世界的发展情况与借鉴

6.1 世界运动会的发展与借鉴

6.1.1 产生背景与发展概况

6.1.2 成绩与收获

6.1.3 经验与启示

6.2 亚洲室内运动会发展与借鉴

6.2.1 产生背景与发展概况

6.2.2 成绩和收获

6.2.3 经验和启示

6.3 亚洲沙滩运动会的发展与借鉴

6.3.1 产生背景与发展概况

6.3.2 成绩与收获

6.3.3 经验与启示

6.4 典型非奥运项目个案分析

6.4.1 橄榄球

6.4.2 板球

6.4.3 棒球

7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现状调查

7.1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特点与发展情况调查

7.1.1 国内非奥运项目特点与发展概况

7.1.2 全国体育大会--国内最高形式非奥运项目盛会

7.2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管理机构调查

7.2.1 非奥运项目管理中心统计与归类

7.2.2 非奥运项目管理中心项目设置与开展情况调查

7.2.3 非奥运项目管理中心机构设置与职能情况调查

7.3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参加赛事与运动水平调查

7.3.1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参加的国内外赛事统计

7.3.2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竞赛成绩和水平

7.4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人才培养情况调查

7.4.1 我国非奥运项目一二三线运动员及教练员情况调查

7.4.2 我国在队优秀非奥运项目运动员培养情况调查

7.4.3 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及少年儿童业余体校非奥运项目开展情况调查

7.5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社会发展环境调查

7.5.1 中国实力的提升与国际角色转变

7.5.2 中国国际角色转变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7.5.3 中国竞技体育国际角色转变与非奥运项目发展契机

8 我国发展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必要性

8.1 中国优势奥运项目已经接近极点

8.2 奥运项目本身设置不稳定

8.3 我国是竞技体育大国并非体育强国

8.4 发展非奥运项目是对奥运项目的助推剂

8.5 非奥运项目在国内关注度高

9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过程中突出矛盾与问题

9.1 非奥运项目被撤并,人才、场地、器材大量流失

9.2 一些群众欢迎的非奥项目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影响了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步伐

9.3 项目管理分散,训练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同时存在体育资源浪费现象

9.4 非奥运项目的相关科研被严重忽视,已经成为体育科研领域的盲区

9.5 政策引导不利,社会宣传不够严重制约发展

9.6 经费不足影响项目发展

10 对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0.1 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目标的选择与定位

10.1.1要明确自身优势准确定位

10.1.2要在优化结构中科学发展

10.2 非奥运项目的发展要走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和积极依靠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10.3 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市场繁荣,是今后体育的发展方向,更是发展非奥运会项目的必由之路

10.4 非奥运项目的发展资金在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10.5 让非奥运项目走进校园

10.6 抓好训练工作,以局部带动整体,促进非奥运项目健康发展

10.7 非奥运项目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群众健身需要

10.8 加强科技体育的宣传,以赛事活动为手段,推进科技体育的繁荣

10.9 适度调整赛事成绩的计分形式,加大非奥项目核算标准,有效促进各地对非奥项目的重视程度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将面临一个新的选择。中国需从竞技体育大国向竞技体育强国转变,让体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竞技体育项目来说,不仅仅局限于奥运项目的发展,我国有很多体育项目没有登上奥运殿堂,但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参与者。据统计,在全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非奥运项目约占五分之三。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在各类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2283个,其中非奥运会项目1409个,这些高水平的非奥运项目不但优势突出,而且比其它奥运竞技项目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我国体育实行的举国体制,以及奥运战略等因为,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一直被视为一种“边缘”运动,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体育界的学者对非奥运项目领域的研究存在较严重的忽视。
   本研究以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概念、项目划分的条件及依据、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国际角色转变与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定位、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对策等内容的研究,以推动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竞赛水平的提高,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广泛而又深入的开展,使我国体育事业无论在世界赛场还是国内需求方面都取得双赢的发展战略。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
   1.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概念在查阅过的历史资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解释,根据非奥运项目表现出的三方面特征:广泛性、竞技性、非奥性,将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定义为奥运项目以外的,参与广泛并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技术水平,以参加国内外赛事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为目的的运动项目。
   2.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划分的依据和条件有四个方面:一是项目有国际(洲际)体育组织,并设有正式的国际或洲际比赛;二是有完备的竞赛规则、裁判法和一定数量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三是在国内较普及,开展范围一般在15个省市以上,冬季项目除外(注:15个省是我国规定的正式开展项目的基本数量要求);四是项目在各地设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并有能力组织举办区域性、全国性赛事,并能参加国际比赛。
   3.发展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对提升中华体育项目的世界影响力,保持民族体育繁荣与兴盛具有重要价值。非奥运项目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系列的世界性、洲际性国际非奥运项目大赛的成功举办,对繁荣非奥运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非奥运项目多;二是群众基础好,普及面广;三是蕴涵丰富文化意识;四是担负为国争光的任务,提高非奥项目的竞技水平,既带动非奥项目在群众中的普及和发展,又可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五是具有各自独特的项目特点。
   5.中国国际角色的转变给非奥运项目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要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就需要创造更多的运动机会,拓展更多的体育项目。在新的国际角色中发展非奥运项目要坚持举国体制,实现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协调发展;积极培育科技体育市场,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参与程度。
   6.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一是非奥运项目被撤并,人才、场地、器材大量流失;二是一些受群众欢迎的非奥项目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影响了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步伐;三是项目管理分散,训练活动经费严重不足,且存在体育资源浪费现象;四是非奥运项目的相关科研被严重忽视,这已经成为体育科研领域的盲区;五是社会宣传不够,经费不足。
   7.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主要发展建议是:一、抓好训练工作,以局部带动整体,促进非奥运项目健康发展;二、在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把握好非奥运项目进入社会和市场的总方针;三、非奥运项目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群众健身的需要;四、加强科技体育的宣传,以赛事活动为手段,推进科技体育的繁荣;五、适当改进赛事成绩的计分形式,严格做好非奥项目的核算标准,加强各地对非奥项目的重视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