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战斗的人道主义”——论大江健三郎小说的主题意蕴
【6h】

“战斗的人道主义”——论大江健三郎小说的主题意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大江“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战争中的童年

(二)战后的民主主义教育

(三)广岛、冲绳之行的切身体验

二、儿童视角下的战争体验

(一)残酷的成人礼

(二)集体的疯狂

三、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战后日本人的生存状况

(一)监禁的状态,自由的丧失

(二)信仰的缺失,精神的荒原

四、对“边缘”的关注

(一)边缘人之一:残疾儿

(二)边缘人之二:核受害者

五、寻求救赎之路,重建精神家园

(一)对“灵魂”的思考

(二)死亡与再生的救赎神话

(三)期待“新人”的出现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从大江健三郎(1935~)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才逐渐进入了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如今十七个年头过去了,学者们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大江创作的方方面面,诸如大江小说的精神内涵、创作意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文体特点以及与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等。十多年来,学者们发表的各种论文有两百多篇,专著也层出不穷,论文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何乃英的《大江健三郎创作意识论》,邓国琴的《从西方到东方——大江健三郎存在主义之接受与嬗变》,杨伟的《论大江小说中的“少年”形象》,胡志民的《“包含着分歧的重复”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看大江健三郎小说方法的文化内涵》等;专著方面影响较大的有张文颖的《来自边缘的声音——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翁家慧翻译的黑古一夫的《大江健三郎传说》,陈众议、莫言等的《大江健三郎文学研究:2006论文集》等。笔者认为,大江的作品中仍有值得我们挖掘的研究点,比如“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论文除了对已有的观点进行吸纳之外,还将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了大江创作的始终。本论文试图从“战斗的人道主义”这一关键词切入,来探讨大江“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如何随着他创作的成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并且这一思想是如何表现在他不同阶段的创作主题上的。论文的第一章,是对大江“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形成的因为的探究;第二章,是从“儿童的视角下的战争体验”这个角度对《饲育》、《感化院的少年》等大江几部早期的作品进行解读,大江对人道主义的关注初露端倪;第三章,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阐释大江“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第四章,是从“边缘”的角度即大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来论述大江的人道主义理想;第五章,是从“灵魂”、“死亡与再生,再生与共生”、“期待新人”三个方面来研究大江中后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作为一位勇敢的斗士,大江一生都坚持着他“战斗的人道主义”理想,为了广岛的核爆受害者而奔走呼号,为了人类的和平而摇旗呐喊。当年届七旬的大江为了保卫日本和平宪法仍然联合其他人带领近万名日本各界民众集会,无法不为他的精神而震撼,为他的坚持而感动!

著录项

  • 作者

    董晓娟;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易国定;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313.074;
  •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 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