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创伤记忆到记忆的创伤——以八十年代文学为考察中心
【6h】

从创伤记忆到记忆的创伤——以八十年代文学为考察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随想录》与伤痕文学:记忆的承诺与承诺的记忆

(一)“创伤记忆”的知识考古

(二)《随想录》:情感记忆与创伤见证

(三)创伤记忆的无望救赎

二、寻根文学:创伤记忆的复古诗学

(一)诗学的创伤记忆如何可能

(二)风俗礼制:创伤记忆的复古维度

(三)隐形创伤记忆的精神结构

三、先锋小说:走向记忆的创伤

(一)记忆的自由:先锋叙事的内在法权

(二)创造性的记忆:在隐形与变形之间

(三)记忆的创伤:先锋小说的叙事方法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想象在八十年代遭遇了深刻的激变,本论文从记忆的角度考察了八十年代文学从伤痕文学到先锋小说的演进轨迹。中国当代文学由创伤记忆走向记忆的创伤,不止是简单线性地从现代走向后现代,同时也是现代性自身复杂性的呈现。《随想录》的写作及伤痕文学的发生表明,创伤记忆的文学呈现与国家现代化想象同步同构,对历史动乱的回顾既包含了理性反思,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某种承诺,事实上,记忆的审视必须在承诺之中进行,从而才能保持记忆的无限性并使其在当下的政治建构中发挥作用,承诺的记忆同样也是记忆的承诺。而寻根文学则将第三世界国家急欲追赶现代西方的创伤记忆置于民族文化的渊薮加以乔装打扮,并试图以古老的文化符号激活现代民族想象,在寻根文学那里,创伤记忆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过渡性和隐蔽性。先锋小说无论是形式上对记忆的借重还是内容上对历史改写,种种迹象都表明当代文学发轫之初紧密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一体化、总体化构想开始趋于解体。先锋小说主要凭借经验的增殖,以记忆的创伤为方法,从而完成了解构历史的惊险一跃。值得一提的是,对宏大历史的模糊或暧昧并不是以先锋小说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后果,而是置于创作技巧或形式建构层面的一种方法论——“记忆的创伤”所承担的恰恰正是对历史的瓦解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