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三唑并噻二嗪/三唑/咔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6h】

新型三唑并噻二嗪/三唑/咔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三唑并噻二嗪类化合物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1.1.1 抗癌

1.1.2 抗菌

1.1.3 抑制老年痴呆

1.1.4 抗炎

1.1.5 杀虫

1.2 三唑-西弗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2.1 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1.2.2 亚水杨基西弗碱类化合物在离子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

1.3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1.3.1 抗癌

1.3.2 抗糖尿病

1.3.3 抗炎止痛

1.3.4 抗菌

1.3.5 抗结核

1.4 咔唑-查尔酮/西弗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4.1 在医药方面

1.4.2 在农药方面

1.4.3 在材料方面

1.4.4 在离子/分子识别方面

1.5 新型三唑并噻二嗪、三唑、咔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的立题依据

2 新型含苯并咪唑环的三唑并噻二嗪衍生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2.1 合成路线

2.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2.2.1 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2.2.2 目标化合物TM-Ⅰ-7a~7t的合成

2.3 目标化合物TM-Ⅰ-7k的X-ray晶体衍射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中间体化合物1~6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2.4.2 目标化合物TM-Ⅰ-7a~7t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2.4.3 目标化合物TM-Ⅰ-7k的晶体参数

2.5 讨论

2.5.1 中间体化合物6的合成与结构确定

2.5.2 目标化合物TM-Ⅰ-7的合成

2.5.3 目标化合物TM-Ⅰ-7a~7t的谱图解析

2.5.4 目标化合物TM-Ⅰ-7k的晶体结构解析

2.5.5 目标化合物TM-Ⅰ-7a~7t的生物活性研究

2.6 结论

3 新型含苯并咪唑环的三唑-亚水杨基西弗碱衍生物的合成、表征、生物活性及阴离子识别性能

3.1 合成路线

3.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3.2.1 中间体化合物6a的合成

3.2.2 目标化合物TM-Ⅱ-8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目标化合物TM-Ⅱ-8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3.3.2 目标化合物TM-Ⅱ-8的结构确定

3.4 讨论

3.4.1 目标化合物TM-Ⅱ-8的生物活性

3.4.2 目标化合物TM-Ⅱ-8的阴离子识别性能

3.5 结论

4 新型咔唑-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表征、生物活性及光电性能研究

4.1 合成路线

4.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4.2.1 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4.2.2 目标化合物TM-Ⅲ-4a~4h的合成

4.3 目标化合物TM-Ⅲ-4c的X-ray单晶衍射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中间体化合物1~3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4.4.2 目标化合物TM-Ⅲ-4a~4h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4.4.3 目标化合物TM-Ⅲ-4c的晶体参数

4.5 讨论

4.5.1 目标化合物TM-Ⅲ-4a~4h的合成

4.5.2 目标化合物TM-Ⅲ-4a~4h的结构确定

4.5.3 目标化合物TM-Ⅲ-4c的晶体结构解析

4.5.4 目标化合物TM-Ⅲ-4a~4h的生物活性研究

4.5.5 目标化合物TM-Ⅲ-4a~4h的热、光、电性质

4.6 结论

5 新型咔唑-西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5.1 合成路线

5.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5.2.1 中间体化合物2的合成

5.2.2 目标化合物TM-Ⅳ-5a~5d的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目标化合物TM-Ⅳ-5a~5d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5.4 讨论

5.4.1 目标化合物TM-Ⅳ-5a~5d的结构确定

5.4.2 目标化合物TM-Ⅳ-5a~5d的生物活性研究

5.5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本文设计并合成出了33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包括20个新的含苯并咪唑环的三唑并噻二嗪衍生物TM-Ⅰ-7a~7t、1个新的含苯并咪唑环的三唑-西弗碱衍生物TM-Ⅱ-8、8个新的咔唑-查尔酮衍生物TM-Ⅲ-4a~4h和4个新的咔唑-西弗碱衍生物TM-Ⅳ-5a~5d。此外,还合成出了2个新的中间体化合物6a~6b,即4-氨基-3-巯基-1,2,4-三唑衍生物。利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2.采用X-ray单晶衍射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TM-Ⅰ-7k和TM-Ⅲ-4c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
  3.评价了目标化合物TM-Ⅰ~Ⅳ对Cdc25B和PTP1B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
  ①部分目标化合物TM-Ⅰ-7对PTP1B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1.55~3.18μg/mL,其中TM-Ⅰ-7c对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1.55±0.26)μg/mL],与参考药物齐墩果酸接近[(0.94±0.05)μg/mL]。
  ②目标化合物TM-Ⅱ-8对Cdc25B和PTP1B均无抑制活性。
  ③目标化合物TM-Ⅲ-4对Cdc25B具有较高抑制活性,抑制率均高于80%,其中化合物TM-Ⅲ-4f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0.99±0.13)μg/mL;所测试的目标化合物对PTP1B均无抑制活性。
  ④部分目标化合物TM-Ⅳ-5对Cdc25B有弱的抑制活性,目标化合物TM-Ⅳ-5对PTP1B均无抑制活性。
  这些对Cdc25B和PTP1B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是潜在的Cdc25B和PTP1B抑制剂,在抗癌和抗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4.研究了目标化合物TM-Ⅱ-8的光物理性质以及对阴离子识别能力。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具有裸眼识别H2PO4-离子的性能,对F-和AcO-具有选择性荧光识别作用。目标化合物TM-Ⅱ-8在H2PO4-、F-和AcO-阴离子识别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5.研究了目标化合物TM-Ⅲ-4的热、光、电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此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5d>350℃)和电化学性质稳定,均无还原峰。在稀的DMSO溶液中发射蓝到绿色的荧光。目标化合物TM-Ⅲ-4在OLEDs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6.本论文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抗癌和抗糖尿病药物、阴离子识别受体及有机小分子OLEDs材料提供了有力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