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劳伦斯笔下和谐的两性关系
【6h】

劳伦斯笔下和谐的两性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Lawrence's Life and His Works

1.2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on Lawrence

1.3 Lawrence's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Woman

Chapter Ⅱ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ing Lawrence's Writing

2.1 Women subordinate to Men

2.2 Lawrence'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of Women

2.3 Paul v. Clara: Twisted Love

ChapterⅢ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Sexes

3.1 Mutual Attraction and Reciprocal Conflict between Man and Woman

3.1.1 Tom v. Lydia: Pastoral Love

3.1.2 Anna v. Will: Physical Love

3.1.3 Ursula v. Skrebensky: Anguished and Fruitless Love

3.1.4 Gudrun v. Gerald: Destructive Love

3.1.5 Ursula v. Birkin: Constructive Love

3.2 Consummate Balance between Man and Woman

ChapterⅣ The Social Roles of Women: Saving the World of Men in Trouble

4.1 Mrs. Bolton v. Clifford: Love beyond Class

4.2 Connie v. Mellors: The Myth of Love

Chapter Ⅴ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戴·赫·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一直以来,他也是备受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在劳伦斯所生的年代,英国工业文明正处于鼎盛时期,盲目追求利润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更是被严重破坏。劳伦斯认为社会应该回到自然状态,而对于这个问题在他作品中主要通过两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 一些女权主义评论家认为,在劳伦斯的作品中,虽然女性形象写得很丰满,但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男性,女性人物只不过是男性人物的陪衬而已,并由此得出劳伦斯是典型的患有厌女症的作家。劳伦斯对此持激烈反对的态度。 这篇论文将就此问题着重分析劳伦斯笔下的两性关系,论题在于证明作家并没有厌女症倾向。而劳伦斯作品中经典的男女人物的描述将作为论证此观点的文本证据。为了寻找出足够的材料,论文将分析以下他的几部代表性小说:《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0),《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 论文分为五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为简介,简介中对劳伦斯其人其作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并强调了女权主义者认定劳伦斯是具有厌女症作家的观点。劳伦斯本人强烈反对这种指责。 第二部分研究了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和劳伦斯本人就此问题的认识,并以《儿子与情人》为例证明劳伦斯的创作无非是忠实于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而已。 第三部分通过对劳伦斯《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两部作品的分析,介绍了劳伦斯特有的处理两性关系的平衡技巧。 论文的第四部分通过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指出劳伦斯不仅在作品中强调两性和谐发展,而且突出强调了女性对工业文明挤压下男性的拯救作用。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即本文要说明的问题--劳伦斯不是厌女症作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