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工维权网络研究——以沈阳市建筑业农民工讨薪为例
【6h】

农民工维权网络研究——以沈阳市建筑业农民工讨薪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农民工维权及农民工维权网络概述

2.1 农民工维权概述

2.1.1 农民工权益的概念

2.1.2 农民工权益缺损的表现

2.1.3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法规梳理

2.2 农民工维权途径

2.2.1 体制内途径

2.2.2 体制外途径

2.3 农民工维权网络概述

2.3.1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概念

2.3.2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分类

2.4 农民工维权网络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白组织理论

2.4.2 社会支持理论

2.4.3 社会网络理论

第3章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形成与结构

3.1 沈阳市建筑业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形成——案例导入

3.1.1 案例A

3.1.2 案例B

3.1.3 案例C

3.1.4 案例D

3.2 农民工维权网络形成的原因与结构

3.2.1 农民工维权网络形成的原因

3.2.2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构成

第4章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运行与影响因素

4.1 农民工维权网的运行

4.1.1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启动

4.1.2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运作

4.1.3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休眠

4.1.4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运作效果

4.2 农民工维权网络运行的影响因素

4.2.1 外部环境因素

4.2.2 农民工维权网络自身因素

4.2.3 农民工维权网络密度的测量

第5章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局限性与改进对策

5.1 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局限性

5.1.1 网络成员的身份问题

5.1.2 网络成员的行为缺乏制度约束

5.1.3 网络规模偏小

5.1.4 资源整合力不够

5.2 完善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对策建议

5.2.1 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5.2.2 加强农民工维权网络自身建设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特定群体,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却令人担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大量农民工权益缺损的状况依然存在。这样就引发了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形成。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民工维权网络的作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沈阳市建筑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沈阳市建筑业农民工讨薪为例研究农民工群体在权益缺损时所采取的维权行动。首先,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工权益及其缺失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农民工维权网络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结合沈阳市建筑业农民工维权案例本文概括总结了农民工维权网络从结网到用网这一动态过程,指出了农民工维权网络产生的原因、运作的过程、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最终,本文深入探讨了完善农民工维权网络的途径,对加强农民工维权网络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即从外部环境建设和加强网络自身建设入手充分发挥农民工维权网络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农民工维权网络的建立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够对维护农民工权益,满足其利益诉求有一定的帮助。

著录项

  • 作者

    陈凡;

  •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大学;
  • 学科 社会保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坚;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49.213;
  • 关键词

    农民工; 权益保护; 维权网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