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心造境,以形传神——沈从文散文英译实践报告
【6h】

以心造境,以形传神——沈从文散文英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翻译选材

1.2 翻译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理论准备

2.2 原文分析

2.2.1 原文形式系统审美信息分析

2.2.2 原文非形式系统审美信息分析

2.3 翻译原则

2.3.1 审美再现

2.3.2 忠实达意

2.4 翻译过程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1 语音层面审美再现

3.1.2 词语层面审美再现

3.1.3 句式层面审美再现

3.2 “神”美再现

3.2.1 意象

3.2.2 意境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2.1 翻译客体的可译性限度

4.2.2 翻译审美主体的能力限度

4.3 翻译实践对记叙性散文翻译的启示

4.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诗歌、小说、寓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浩如烟海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散文的创作源于真实生活,通过对真实的人、事、景等进行加工创造,来表达作者的情与志。散文具有两大特点:语言美和意境深邃。散文作品的翻译,向译语读者再现原文审美信息的同时,也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因此在进行散文翻译时,不仅要传达原文文字信息,还应该注重再现原文的审美信息,以使译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与原语读者相同或类似的审美感受。译者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形”与“神”,这是困扰散文翻译者的一大难题。
  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选自《沈从文散文精选》中的五篇文章:《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街》、《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市集》和《小草与浮萍》。本文是在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并以笔者参与的汉英散文翻译实践为基础,对本次的翻译活动进行介绍,对遇到的难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举例分析,并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任务描述,对实践材料进行了相关介绍并论述了翻译实践所具有的意义;第二章为任务过程,对理论准备,原文分析、翻译原则和翻译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三章为案例分析,谈论了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散文翻译,就如何实现审美再现问题上,具体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举例分析:形式系统层面,主要从语音、词语、句段进行分析,通过对审美信息进行直接模仿或补偿的等手段进行翻译;非形式系统层面,主要对意象和意境进行分析,审美主体应在遵循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知、才、志,即主观能动性来对译文进行加工,再现原文的美;第四章为翻译实践总结,在肯定审美信息的保留的同时,从审美信息的可译性限度和审美主体自身能力限度两方面对审美信息的流失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笔者的翻译实践,分析、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适合叙事性散文翻译的一般性指导原则,并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散文翻译能力,同时对叙事性散文的翻译实践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