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度、应变速率、应变对Q&P热处理TRIP590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6h】

温度、应变速率、应变对Q&P热处理TRIP590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作为第一代先进高强钢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它具有高强度与高塑性相结合的优异特点。本实验中采用一种新型的淬火配分(Q&P)热处理工艺对TRIP590钢进行了热处理,以期获得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对热处理后的TRIP590钢进行不同拉伸温度、应变速率、应变量的拉伸实验,研究其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实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对TRIP590钢进行一系列不同配分工艺的盐浴热处理,利用彩色金相、SEM、XRD、VSM观察热处理后实验钢微观组织与残余奥氏体含量变化,并测试了常温拉伸性能。另一方面,对Q&P热处理后的TRIP590钢进行不同拉伸温度、应变速率、应变量的拉伸实验,并利用SEM、EBSD、TEM进行相应的结构表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实验钢经Q&P热处理后,得到了铁素体、残余奥氏体、贝氏体及马氏体的多相组织,残余奥氏体与贝氏体多位于铁素体晶界处。配分时间为60s时,随配分温度由380℃升高至450℃,由XRD与VSM测定结果显示:实验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小幅度降低后又逐渐增加,VSM测得由26%降低至18%,然后增加为20%;而奥氏体中的碳含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由1.61%增加至1.77%。室温下,应变速率为1.7×10-3/s,力学性能变化为:抗拉强度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380℃的配分温度下,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1007MPa。延伸率随配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由34.6%增加至39.0%。强塑积与延伸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在450℃的配分温度下达到最大值38649MPa·%(抗拉强度991MPa,延伸率39%)。 配分温度为450℃时,随配分时间由10s增加至300s,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逐渐降低,配分时间为10s时,VSM测定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最高为21%,到300s时,降低到12%。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60s时达到最大值1.77%。室温下,以1.7×10-3/s的应变速率拉伸,力学性能变化为:随配分时间由10s增加至300s,抗拉强度逐渐降低,由999MPa降低至871MPa;延伸率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由33.4%增加至39.0%,然后降低为30.0%。在300s时,抗拉强度与延伸率同时降低至最小值,分别为871MPa与30.0%。 应变速率一定时,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先升高后降低,室温时延伸率最大;强塑积在低温条件下较大,在高温条件下较小。在2×10-3/s的应变速率下,温度为-70℃时强塑积最大,值为49610MPa·%(抗拉强度1210MPa,延伸率41.0%),温度为300℃时强塑积最小,值为36812MPa·%(抗拉强度918MPa,延伸率33.8%)。变形温度一定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屈服强度逐渐升高,抗拉强度与延伸率逐渐降低。实验钢在低应变速率下具有较大的强塑积,而在高应变速率下强塑积较小。例如:-70℃时,当应变速率由2×10-3/s增大为2×10-1/s时,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由1210MPa和41%降低为1136MPa和34.9%。 在室温、5×10-3/s的应变速率下,随着应变量由0.1增加到0.5,XRD测得残余奥氏体含量由12%逐渐减少至2%。结合KAM分析可知,在应变量小时,奥氏体转变量较大,奥氏体相变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变形过程中,铁素体及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等的相互协调变形作用,使实验钢保持均匀的塑性变形,具有较高的强塑积。

著录项

  • 作者

    邱丽娜;

  •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大学;
  • 学科 材料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申勇峰;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温度; 应变速率; 热处理; 钢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