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脏电生理影响临床研究
【6h】

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脏电生理影响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研究方法

结果

1.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2.PTSMA术前、术后即刻、六个月、十二个月超声测量值

3.PTSMA术中及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

4.PTSMA术前、术后动态心电图指标比较

5.PTSMA术前、术后QT、QTc、QTd、QTcd值比较

6.PTSMA术前、术后Tp-Te间期、Tp-Te/QT比率比较

7.术前、术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脏电生理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入选2008年到2010年6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行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行心电图检查,测定QT间期、QT离散度、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平均心率、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PNN50、rMSSD)。术中、术后测定AH间期、HV间期。
   结果:PTSMA术中及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一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66.7%,永久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56.2%;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4.7%,永久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8%;一过性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9%,永久性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8.8%;一过性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4.2%,永久性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5%;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以及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在术中以及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率分别为23.2%和30.1%,术后六个月以及术后一年随访中均无发生。动态心电图检查SDNN术前(118.2±26.5),术后(108.5±35.2),P<0.05。QT离散度术前(71±32)ms,术后住院期间(74±19)ms,术后六个月(68±30)ms,术后一年(69±30)ms,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Te间期术前(100.90±30.90)ms,术后住院期间(87.61±26.25)ms,P=0.006;Tp-Te/QT比率术前(0.262±0.12),术后住院期间(0.205±0.05),P=0.041。15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术前AH间期延长者2人(13.3%),术前HV间期延长者4人(26.7%);术后AH间期延长者3人(20%),HV间期延长者6人(40%)。
   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最高,考虑为化学消融间隔支供血区域与右束支分布区域一致。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期间SDNN下降,考虑为手术造成间隔支支配区心肌梗死急性期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术后QTd、QTc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Tp-Te间期较正常值增大,术后Tp-Te间期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Te间期是近年来预测心脏性猝死的新指标,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脏性猝死的预测性比QTd、QTcd更强,PTSMA可能降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AH间期延长者13.3%,术前HV间期延长者26.7%,15例患者术后新发AH间期延长者1例,新发HV间期延长者2例。其中一例术后新发HV间期延长患者消融靶血管为第二间隔支。新发AH间期延长、HV间期延长酒精用量为2-2.5m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