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自体骨髓浓缩物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6h】

应用自体骨髓浓缩物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二、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制备

三、自体骨髓浓缩处理方法

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的骨再生和骨改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浓缩物(Bone marrow aspirate concentrate,BMAC)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诱导骨再生的能力,为BMAC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选取十二条实验犬,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分为BMAC组、明胶海绵阴性对照组(Absorbable Gelatin Sponge,AGS)、自体骨阳性对照组(Autologous Bone,AB)。全麻状态下拔出所有实验犬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术后三个月行种植手术。术前抽取实验犬自体骨髓(Autologous Bone Marrow,ABM)离心制备BMAC备用,于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处植入种植体,并于种植体近中建立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内随机放入BMAC、AB、AGS。种植手术后四周随机处死六条实验犬(α组),种植手术后十二周处死剩余的实验犬(β组),两组分别取材、固定。对BMAC行细胞学检查;标本行大体观察;做带种植体的骨磨片,骨磨片染色后行常规光学显微镜观察,测量各组不同时期的新骨生成率与新生骨密度。最后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大体观察
   实验动物无一例死亡。本实验共48颗种植体,α组1号犬三颗种植体丢失,分别为AGS组一颗,BMAC组一颗,AB组一颗,剩余45颗种植体均无感染,创口愈合良好,种植体周围牙龈无充血肿胀、破溃及流脓等炎症反应。去除软组织后,种植体生长良好,金属杆敲击种植体时声音清脆,未见松动现象。
   二、细胞计数及细胞学观察
   血细胞计数显示浓缩前及浓缩后的白细胞浓度分别为(41.50±10.92)×109/L和(114.41±27.61)×109/L,浓缩倍数为2.78±0.22倍。
   细胞培养结果显示培养三天时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培养7天时,可观察到BMAC组含有2040个细胞的克隆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CFU)约为2.7/cm2,而ABM组含有20-40个细胞的CFU约为2.6/cm2。11天后BMAC组含有20-40个细胞的CFU约为2.4/cm2,含有超过40个细胞的CFU约为3.8/cm2,而ABM组含有20-40个细胞的CFU约为1.4/cm2,含有超过40个细胞的CFU约为2.0/cm2。
   三、硬组织磨片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4周与12周时三个实验组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内均有新骨生成。四周时的新骨生成率分别为:BMAC组:23.89%±2.93%,AB组:14.29%±2.52%,AGS组:7.47%±1.18%,经统计学分析发现:BMAC组与AB组的P<0.05,BMAC组与AGS组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骨密度分别为:BMAC组:35.99%±8.08%,AB组:26.75%±7.79%,AGS组:15.34%±11.1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BMAC组与AB组的P<0.05,BMAC组与AGS组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十二周时的新骨生成率分别为:BMAC组:27.92%±9.62%,AB组:52.49%±2.89%,AGS组:20.15%±1.3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BMAC组与AB组的P<0.05,有统计学意义,BMAC组与AGS组的P<0.05,有统计学意义。新生骨密度分别为:BMAC组:48.45%±21.24%,AB组:52.10%±13.02%,AGS组:53.70%±28.1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BMAC组与AB组的P>0.05,BMAC组与AGS组的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采用自体骨髓离心后人工分离的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细胞浓度的BMAC。
   2.BMAC在早期能够增加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内新骨再生速度与数量,但随着骨改建的完成,其促进新骨再生的量有所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