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及冠状动脉旋磨术的临床研究
【6h】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及冠状动脉旋磨术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与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PCI)因其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的纤维钙化病变,PCI手术的效果差且成功率偏低,同时也使手术的并发症及支架术后的再狭窄率增加,使其在临床的治疗中受到了限制,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用物理方法对钙化病变处理后更利于支架的输送和充分释放,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使支架术后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降低了支架远期再狭窄率,本文将初步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影像特征及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CI术治疗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目的是能够为临床治疗钙化病变提供可行性的依据。
  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初步判断有钙化病变或既往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钙化病变的患者,对其钙化病变予两垂直体位进行造影,观察钙化病变在两投造体位的影像,并予10atm预扩张后观察球囊膨胀程度,将球囊未完全膨胀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冠脉旋磨联合PCI治疗与单纯PCI治疗,通过对术中并发症、术后即刻影像、术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化验指标的观察与分析,对冠脉旋磨联合PCI术治疗钙化病变进行评估。所有统计学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P值<0.05被认为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检验均由SPSS17.0软件完成。
  结果:
  本实验选用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钙化病变患者68例(选自辽宁省人民医院),本组病例显示前降支钙化、回旋支钙化、右冠状动脉钙化比例分别为79.4%、13.2%和4.4%,合并左主干钙化病变比例7.3%,可见前降支发生钙化的比例要多于其他血管。观察两垂直体位下钙化病变的影像,两体位影像下钙化病变都位于血管中心者36例(组一),单独体位影像下钙化病变位于血管中心者32例(组二),对钙化病变予10atm预扩张后,组一中球囊完全膨胀者15例,球囊未完全膨胀者21例,组二中球囊完全膨胀者23,球囊未完全膨胀者9例,两组间经数据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经两垂直体位投照后,影像上钙化病变都位于中心者,钙化多累积内膜。予10atm预扩张钙化病变出现并发症者1例,予10atm以上压力预扩张钙化病变出现并发症者4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对钙化病变10atm以上预扩张更易出现内膜撕裂、夹层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而10atm预扩张安全可行。将球囊未完全膨胀3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行冠脉旋磨联合PCI组入选患者11例,单纯行PCI组入选患者19例,两组在基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1)两组间术中并发症比较,单纯PCI组患者术中顺利无并发症者12例,术中出现夹层者3例,无复流1例,血管破裂及穿孔0例,共有并发症者4人;冠脉旋磨联合PCI组术中顺利无并发症者9例,术中出现夹层者0例,无复流者1例,血管破裂及穿孔0例,共有并发症者1人,两组间经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见单纯PCI组由于反复的大压力扩张,使血管出现夹层的机率要明显高于冠脉旋磨联合PCI组。(2)两组术后即刻影像学比较,单纯PCI组术后造影显示病变残余狭窄<10%者14例,残余狭窄10%-20%者5例,TIMI血流3级者17例,TIMI血流1-2级者2例;冠脉旋磨联合PCI组术后造影显示病变残余狭窄<10%者10例,残余狭窄10%-20%者1例,TNI血流3级者10例,TIMI血流1-2级者1例,两组在术后TIMI血流及术后残影狭窄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术后病变残余狭窄方面冠脉联合PCI组有优于单纯PCI组的趋势。(3)对两组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证实冠脉旋磨联合PCI治疗钙化病变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4)对两组患者术后肝肾功中的ALT、AST、Cr、BUN进行比较,行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无异常。
  结论:
  1.冠状动脉前降支更易出现钙化病变。
  2.经两垂直体位投照后,影像上钙化病变都位于中心者,钙化多累积内膜。对钙化病变予10atm球囊预扩张后,出现内膜撕裂、夹层等严重并发症较少,10atm预扩张钙化病变安全可行。
  3.冠脉旋磨联合PCI术治疗钙化病变与单纯行PCI治疗相比,能使支架贴壁完全,术后获得更好的即刻效果同时降低远期再狭窄率,也减少了术中反复球囊扩张对血管的损伤,更适用于临床中治疗严重钙化病变。
  4.冠脉旋磨联合PCI治疗钙化病变与单纯行PCI治疗相比,结果证实冠脉旋磨联合PCI治疗钙化病变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安全,但本实验的样本数较少,如需进一步验证还需扩大样本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