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剖宫产术中子宫角部收缩乏力的原因及弓形动脉缝扎术的疗效分析
【6h】

剖宫产术中子宫角部收缩乏力的原因及弓形动脉缝扎术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及分组

二、研究方法

1.收集资料

2.手术方法

3.疗效判断

4.术中术后观察指标

5.统计方法

结果

一、高危因素分析

二、各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三、各组术后病率、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日

讨论

一、宫角部收缩乏力的原因分析

二、术中子宫角部收缩乏力的处理

(一)保守治疗

(二)手术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发生子宫角部收缩乏力的原因,并探讨行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医院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剖宫产术中发生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宫角部收缩乏力的病例,总共50例,分析50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孕周、孕次、产次、既往病史、子宫手术史、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及术中情况,探讨发生宫角部收缩乏力的原因。根据术中所见,有24例为单侧宫角部收缩乏力(简称A组),另26例为以单侧宫角部收缩乏力为主同时伴有子宫体收缩乏力(简称B组)。对A组中宫角部收缩乏力性出血较多的患者行单侧弓形动脉缝扎止血,对A组中出血较少的患者行预防性单侧弓形动脉缝扎;因B组合并宫体收缩乏力,对B组出血较多的患者行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止血,出血较少的行预防性双侧缝扎。如仍有出血倾向行其他手术方式。两组中因出血行弓形动脉缝扎的为出血组,行预防性缝扎的为预防组,统计A、B两组中出血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即刻止血率、有效率、术后24h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统计止血组及预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
  结果:1.其中29例为胎盘附着患侧宫角部位(包括9例胎盘粘连,1例合并副胎盘),6例为双胎妊娠,10例分娩巨大儿,5例既往有子宫手术史(1例子宫肌瘤核除术、4例剖宫产术),30例有流产史,1例为子宫畸形(双子宫),1例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例产程延长,3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例为高龄产妇。
  2.术中单侧宫角部收缩乏力24例(A组)及以宫角部收缩乏力为主同时伴有子宫体收缩乏力26例(B组)。A组有12例出血较多,B组有16例出血较多。A组及B组中的出血组经单(双)侧弓形动脉缝扎后,即刻止血率分别为100%(12/12)和87.5%(14/16),有效率为100%(12/12)和100%(16/16)。手术时间分别为(65±4)min和(7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35±87)ml和(643±244)ml,预防组及出血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9±7)min和(69±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2±19)ml和(596±198)ml。50例患者都达到了临床止血的目的,无1例切除子宫。
  3.A组及B组中出血组术后24小时出血量分别为(130±13)ml和(130±23)ml,术后病率分别为8.3%(1/12)和6.2%(1/16),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4±0.5)天和(5.7±0.6)天。预防组及出血组术后24h出血量分别为(116±11)ml和(130±19)ml,术后病率分别为0(0/22)和7.1%(2/28),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0±0.3)天和(5.6±0.6)天,均无术后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
  结论:1.剖宫产术中子宫角部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依次有胎盘附着宫角收缩不良、双胎妊娠和巨大儿、子宫手术史、子宫畸形、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高龄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延长和局部肌层发育不良等。
  2.子宫角部收缩乏力采用单(双)侧子宫弓形动脉缝扎术不仅能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能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效果确切、无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不影响子宫及卵巢的血流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