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化种植导板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观察
【6h】

数字化种植导板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将自己独立开发的数字化种植导板应用于口腔种植的临床病例,通过比对在软件上的种植规划和临床种植的完成后是否产生误差,来验证该数字化种植导板的精确度,为导板的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共11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7例,时间位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共植入18颗种植体,其中上颌6颗,下颌12颗。均使用台湾寰视导引种植牙系统,设计输出数字化种植导板,步骤1.收集3D资料,从病人术前拍摄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口腔颌面锥形束CT)、石膏模型的STL(Stereo Lithography,表示三角网格的一种文件格式)扫描文件,或是用石膏模拍摄CBCT来取得所需数据。步骤2.利用软件与导航机制作出治疗计划与数字化种植导板。步骤3.利用数字化种植导板来导引植牙手术。步骤4.术后病人拍摄CBCT,利用软件将计划与术后执行结果在模型上做精准度量测。详细地说,患者先拍摄CBCT影像,并取得DICOM档输出,然后口内取上下颌模型,记录咬合关系,将模型及咬合记录送至数字化种植导板设计中心,进行后制作。牙列缺损的患者,可藉由三珠定位器,固定在石膏模型上再进行CBCT拍摄;牙列缺失的患者,在无牙区的基底固定上三珠定位器进行CBCT拍摄。将CBCT参数导入数字化种植导板软件中,软件会将原始档和内含三珠定位器的档案自动集合,然后验证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或重拍,将修复制作的信息也导入软件内,制定出第一次种植计划,就病人的预算、期望值、种植体的数目及修复方式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与医生讨论治疗计划,并配合医生做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包括测量颌骨骨质及骨量,下颌牙槽嵴与下齿槽神经管之距离,了解植牙区齿槽骨形态,上颌窦的状况。同时导入修复完成后修复体的位置,核对咬合关系,确定植入种植体的方向,种植体与相邻牙齿的距离及方向。最后综合所有数据确定植体的规格、置入的方向、角度、深度,确定确定手术和修复的方式,并进行数字化种植导板的制作。在导板的引导下完成种植手术,术后再拍摄CBCT,测量并对比种植体植入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间的误差。
  结果:全部11例病例,共18颗种植体,在使用数字化种植导板种植后,显示和原来规划的位置、角度、方向产生一定的差异,而差异在容许范围内,植入位置最大误差1.6mm,平均误差小于0.7mm;种植体轴向最大误差17.1°,平均误差小于4.5°。结果显示使用数字化种植导板提高了临床种植的精准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不必要的种植修复并发症的产生。
  结论:综合论判后,参考各临床报告显示,不论是事前仿真规划,或是在和医病双向沟通,拟定治疗计划中,都能得到不可或缺的巨大信息,能更进一步执行种植牙的手术导引,事后验证,都能在预计的规划下达到。做到解剖结构看得到!手术信息量得准!植牙手术做得到的境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