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抗凝方案对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肝素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不同抗凝方案对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肝素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抗凝方案

3.器械与试剂

4.导管射频消融术

5.术中肝素的应用

6.观察指标

7.随访

8.统计分析

结果

1.基线资料

2.基础ACT、15min-ACT及1h-ACT

3.肝素首剂达标率及1h-达标率

4.肝素/kg总剂量

5.并发症

讨论

3.1 华法林-达比加群的差异

3.3 华法林-利伐沙班的差异

3.4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的差异

4.并发症

5.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NOACs在特殊临床情况下的应用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环节,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需应用肝素抗凝以预防血栓栓塞。随着新型抗凝药的不断推广,术前不同的抗凝方案可能会导致术中抗凝强度出现差异,目前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抗凝药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上,尚缺乏术中肝素应用剂量的相关研究和建议。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前不同抗凝方案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应用肝素后ACT的关系,评价术中应用经验性肝素剂量抗凝是否适用于术前不同抗凝方案的房颤患者。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首次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346例,按术前抗凝方案的不同,分为华法林、达比加群、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四组,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中四组患者均予100U/kg首剂肝素,术中每15min监测1次ACT,依照ACT值选择合适的追加肝素剂量,维持ACT在230-350s,直至手术结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术中ACT等指标,以及围手术期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华法林组(128.1±28.8s,P=0.033)及达比加群组(132.9±36.0s,P=0.021)的基础ACT显著长于利伐沙班组(112.8±22.2s)。华法林组(258.6±56.3s)15min-ACT显著长于达比加群组(242.8±42.9s,P=0.033)。与低分子肝素组(224.3±40.4s,28.0%)及利伐沙班组(226.3±32.4s,22.9%)相比,华法林组(258.6±56.3s,53.0%)及达比加群组(242.8±42.9s,44.9%)的15min-ACT更长(P<0.001),而且首剂达标的比率更高(P<0.001)。华法林组(254.5±48.6s)1h-ACT显著长于其他三组(达比加群组233.2±33.2s,P=0.002;低分子肝素组226.4±34.0s,P<0.001;利伐沙班组230.9±29.6s,P=0.005)。华法林组(66.0%)1h-达标率显著高于达比加群组(40.9%,P=0.015)及利伐沙班组(27.3%,P=0.039)。利伐沙班组(117.5±16.4u/kg)所用肝素/kg总剂量显著多于华法林组(107.6±10.1u/kg,P=0.002)及达比加群组(106.0±7.0u/kg,P<0.001)。围手术期四组患者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有少量的出血事件发生,在各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388)。术后30天未发现出血及栓塞事件。
  结论:术前应用达比加群、低分子肝素以及利伐沙班抗凝的房颤患者,其术中ACT值及达标率低于华法林。对于这些患者,应该尝试增加术中首剂肝素剂量及追加剂量,以达到同华法林相近的、指南推荐的术中抗凝强度。但是,具体的肝素剂量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