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磺胺-嘧啶类FAK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肿瘤药理活性的初步研究
【6h】

磺胺-嘧啶类FAK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肿瘤药理活性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 磺胺-嘧啶类FAK抑制剂的合成

1.设计背景

2.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3.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3.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操作步骤

3.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二部 目标化合物的初步药理活性研究

1.材料

2.方法

结果

3.3 时间-浓度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3.4 流式细胞凋亡实验结果

讨论

4.1 目标分子与FAK激酶作用关系模拟分析

4.2 目标分子结构与药效关系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分子靶向型FAK的研究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二苯胺基嘧啶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旨在发现抗肿瘤活性好、选择性高的FAK黏着斑激酶抑制剂。
  方法:磺酰胺结构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生物活性的官能团,如杀菌、抗癌、除草、抗糖尿病、杀虫等。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以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代表性抑制剂TAE226(NVP-TAE226)为先导化合物,在其二苯胺嘧啶骨架的C-2位引入磺酰胺片段,结合分子药物模拟设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共计9个新型化合物,并利用核磁(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第二部分以TAE226作为阳性对照药,在激酶水平上,通过定量分析激酶促反应后残留ATP含量测定FAK(Focal adhesion kinase)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半数抑制率(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在体外肿瘤细胞筛选中,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选取的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Panc-1、EGFRT790M突变的耐药型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975、人B淋巴细胞瘤细胞Ramos以及人正常肝细胞珠LO-2,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在72h作用下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IC50值、在48h作用下对人正常肝细胞的抑制率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仪考察最优化合物对Aspc-1细胞诱导凋亡效果。
  结果:核磁数据与目标分子结构特征一致,高分辨质谱特征与目标分子分子质量一致;化合物初步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目标分子大多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Q-1、Q-2、Q-5和Q-7具有较优的抑制FAK激酶活性,IC50分别为84.6nM、82.5nM、847nM和867nM。同时,化合物Q-7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和Bxpc-3细胞具有很好的活性,IC50分别为3.92μM和053μM。流式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化合物Q-7在5μM时诱导Aspc-1细胞凋亡率为74.9%
  结论:本论文合成得到一系列二苯胺基嘧啶类衍生物,其化合物结构正确,抗肿瘤药理活性初步研究显示大部分化合物能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部分化合物如Q-1、Q-2、Q-5和Q-7对FAK激酶活性的抑制要优于其他化合物,其中化合物Q-7对胰腺癌细胞Panc-1和Bxpc-3活性抑制要优于阳性对照化合物TAE226,可以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本文的结构修饰表明:在嘧啶骨架引入磺胺基团能够提高药物抗肿瘤活性,为此类分子的结构再优化提供有效的构效关系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