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6h】

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后处理与分析

1.4 辐射剂量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肾上腺各类型肿瘤的一般征象

2.2 两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检验

2.3 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富脂性腺瘤各灌注参数比较

2.4 肾上腺功能性腺瘤与无功能性腺瘤各灌注参数比较

2.5 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嗜铬细胞瘤各灌注参数比较

2.6 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转移瘤各灌注参数比较

2.7 ROC曲线分析

2.8 辐射剂量比较

3.讨论

3.1 肾上腺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

3.2 CT灌注参数鉴别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价值

3.3 创新性

3.4 局限性

3.5 结论

参考文献

肾上腺肿瘤的CT新技术应用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肾上腺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并评估各灌注参数值对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鉴别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术前肾上腺Revolution CT灌注扫描的患者资料。共48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37例(功能性腺瘤12例、无功能性腺瘤25例)、嗜铬细胞瘤7例,经影像随访证实的转移瘤4例共6个病灶。将腺瘤组分为乏脂性腺瘤15例(平扫CT值>10HU)和富脂性腺瘤22例(平扫CT值≤10HU)。所有患者先行肾上腺CT平扫确定肾上腺是否有病变,再行CT灌注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采用16cm探测器覆盖的轴扫模式,管电压和管电流根据患者BMI设定。注射对比剂6s后启动CTP扫描,前28s连续扫描,然后分别于第39s、43s、47s、51s、63s、83s、113s、153s、213s、353s及593s各扫描一次,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获取时间分别为第22s、51s及153s。最终获得26期图像,总灌注时间593s。记录肿瘤的部位、大小、平扫及增强扫描三期CT值。使用医学图像配准技术(MATLAB perf4d)校正灌注图像的运动位移。将数据传至GE AW4.6工作站,使用CT perfusion4D体部灌注软件进行灌注图像的分析。将ROI放置于作为输入动脉的腹主动脉,软件自动生成腹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获得各灌注参数的伪彩色功能图,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及表面通透性(PS)。2名医师分别完成灌注指标的测量。评价两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肾上腺乏脂性与富脂性腺瘤、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腺瘤、乏脂性腺瘤与嗜铬细胞瘤、乏脂性腺瘤与转移瘤的各参数值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鉴别不同肾上腺肿瘤的效能。记录并计算平扫、增强扫描及CTP辐射剂量指标。
  结果:①肾上腺乏脂性与富脂性腺瘤的长径和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乏脂性腺瘤的平扫及增强扫描三期CT值均高于富脂性腺瘤(P均<0.05)。肾上腺无功能性腺瘤的长径、短径均大于功能性腺瘤(P均<0.05),而两者之间的平扫及增强扫描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上腺乏脂性腺瘤的长径、短径、平扫CT值、动脉期及延迟期CT值均低于嗜铬细胞瘤(P均<0.05),而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学意义(P=0.078)。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转移瘤的长径、短径、平扫CT值及增强扫描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两名观察者测量各灌注参数值的一致性良好(ICC值或Spearman的r值均>0.85)。③肾上腺乏脂性与富脂性腺瘤的各灌注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肾上腺功能性腺瘤的PS值低于无功能性腺瘤[(2.83±5.27)ml/(100g·min)与(9.00±13.15)ml/(100g·min),P=0.003],而BF、BV、MTT及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⑤肾上腺乏脂性腺瘤的MTT及TP值均高于嗜铬细胞瘤[(19.18±5.65)s与(13.64±4.66)s,(28.76±21.19)s与(23.15±5.81)s,P=0.047、0.021];BF、BV及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⑥肾上腺乏脂性腺瘤的BF及BV值均高于转移瘤[(66.32±43.79)ml/(100g·min)与(36.02±43.91)ml/(100g·min),(18.33±5.95)ml/100g与(8.04±6.28)ml/100g,P=0.014、0.003);MTT、TP及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⑦PS值鉴别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以3.21ml/(100g·min)为阈值时,鉴别两者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4%。MTT及TP值鉴别乏脂性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及0.810,以MTT值17.77s为阈值时,鉴别两者的灵敏度(80%)和特异度(85.7%)均较高。BF及BV值鉴别乏脂性腺瘤与转移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及0.900,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3%和66.7%、80%和100%。⑧肾上腺CT平扫、单纯CTP、增强三期扫描及CTP(包括增强三期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53±0.76)mSv、(14.00±1.02)mSv、(6.39±0.74)mSv及(20.40±1.41)mSv。
  结论:26期连续扫描的CT灌注扫描方案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获得常规三期强化图像,并可提供有效的定量灌注数据。CT灌注成像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对常规CT检查难以鉴别的乏脂性腺瘤与转移瘤,使用BF、BV值鉴别两者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