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ransPRK与LASEK治疗近视与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6h】

TransPRK与LASEK治疗近视与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研究对象

(二)手术及检查设备

(三)研究方法

(四)对比观察项

(五)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表层屈光手术的最新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新型表层切削手术—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乙醇法去除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与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且近两年屈光状态稳定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的患者50例(100眼),年龄20-35岁,双眼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度数差值小于0.5D,双眼柱镜度数差值小于0.75D,应用随机数字法决定双眼的手术方式,一眼行TransPRK的患者50眼,另一眼行LASEK的患者50眼,剩余角膜基质床最薄点大于320μm。术中应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机750s进行基质层切削,切削根据ORK-CAM软件的消像差(Aberration Free,AF)模式进行。术后于3d,1wk,1mo,3mo,6mo和1y时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显然验光,眼压,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1mo,3mo,6mo和1y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术后1-3d通过口述描绘评分法进行疼痛度评分;术后6mo和1y行视觉质量调查问卷评分;术后1y对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调查并询问是否会再次进行该手术方式。
  结果:术后有1位患者1眼行LASEK的角膜绷带镜自行掉落,且1y的随访率为84%,最终入组研究的患者TransPRK组42眼,LASEK组为41眼。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BCVA、SE、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眼压进行统计学比较,TransPRK组分别为(26.32±4.60)岁,1.15±0.20,(-4.05±1.31)D,(509.89±15.89)μm,(14.31±5.12)mmHg,LASEK组分别为(26.64±4.50)岁,1.17±0.19,(-4.36±1.29)D,(507.72±14.53)μm,(15.11±4.92)mmHg,两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复查记录患者疼痛度感受(主观)进行评估两种术式的术后刺激症状。TransPRK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5分,2.9分,0.9分,LASEK组分别为4.1分,3.7分,2.6分。术后第1d的时候大多数患者自觉行TransPRK的术眼疼痛度稍明显于LASEK,但于2-3d时TransPRK组较LASEK组疼痛度明显降低。特别是在第3d时两组患者疼痛度均大幅度下降,术后第5d,两组均无刺激症状。TransPRK组摘镜时间为(3.89±0.85)d,角膜接触镜在术后3-5d取下,LASEK组摘镜时间为(5.36±1.20)d,角膜接触镜在术后3-6d取下,两组摘镜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1wk,TransPRK组的UDVA分别为0.64±0.18、0.82±0.12,LASEK组的UCVA分别为0.49±0.21、0.58±0.18,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6mo和1y时TransPRK组的UCVA分别为1.02±0.13、1.04±0.16、1.07±0.13、1.12±0.15;LASEK组的UCVA分别为0.95±0.39、1.01±0.10、1.03±0.28、1.08±0.28,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6mo和1y TransPRK组SE分别为(0.68±0.21)D、(0.58±0.16)D、(0.61±0.19)D、(0.56±0.17)D;LASEK组SE分别为(0.62±0.29)D、(0.54±0.20)D、(0.64±0.13)D、(0.52±0.27)D,两组SE同一时间点不同组别术后屈光度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1mo、3mo、6mo和1y,TransPRK组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的比例分别为60.8%,92.0%,97.6%,100%,100%;LASEK组的比例分别为25.3%,90.1%,95.1%,100%,100%,术后1wk时TransPRK组恢复的比例明显多于LASE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和3mo,两组恢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于术后6mo所有患者UCVA均到达或超过术前BCVA。术后1mo、3mo和6mo,TransPRK组Haze评分显著低于LASE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y,所有患者Haze评分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6mo和1y,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比较,TransPRK组在修复过程中角膜上皮高反应团块少于LASEK组,且TransPRK组再生神经纤维较LASEK组排列的更加整齐、出现的时间更早,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TransPRK组在各方面修复的速度都要快于LASEK组。
  结论:TransPRK和LASEK手术治疗近视与近视散光的远期屈光矫正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术后早期TransPRK的视力恢复较LASEK组更快,术后刺激症状更轻、摘镜时间更短、Haze发生率更低、组织细胞学上显示炎症反应更轻。TransPRK组与LASEK组的远期视觉质量均较高,无明显差异,但TransPRK组的术后满意度更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