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研究
【6h】

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说明和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引言

1.1论文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关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研究

1.2.2有关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意见影响的研究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2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判断阐述

2.1持续经营假设与持续经营能力

2.1.1持续经营假设演变与会计意义

2.1.2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因素

2.2国内外评价持续经营能力的因素考虑

2.2.1美国审计准则中对GCO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概述

2.2.2我国审计准则中对GCO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概述

2.2.3持续经营假设相反证据的总结

2.3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判断程序

2.3.1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判断的目标

2.3.2持续经营能力识别阶段

2.3.3持续经营能力评价及判断阶段

2.3.4持续经营能力审计意见的界定阶段

2.4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方法选择

2.4.1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

2.4.2引入现金流量的评价指标

2.4.3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指标确定

3实证研究

3.1研究前提设定与假设提出

3.2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

3.3持续经营能力计算与审计意见统计

3.4持续经营能力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分析

3.4.1总体情况分析

3.4.2假设1验证

3.4.3假设2及假设3验证

3.4.3假设4验证

3.5实证结果分析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指标计算

附录B 沪市制造业非标准审计意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从持续经营假设在1922年由美国会计学家佩顿(Paton)首次提出之后,即在会计理论中得以明确,也被各国的会计准则广泛接受。如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61年发布的《会计研究公告第一号》及我国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都将持续经营作为一项基本会计假设,由此可见持续经营假设在会计中的基础地位。由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破产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持续经营假设正不断遭受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抨击,但是在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之前,其在会计中的基础地位仍不可动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问题日益关注使得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研究也不断深入。但迄今为止,在审计实务中,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定性指标远远高于定量指标,人为因素较多,虽然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特点注重专业判断,但涉及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的专业判断难度较大。同时理论研究方面,对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定量研究较少,并且实证研究更少,对于持续经营能力与被出具的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性缺少实证方面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论文试图寻找一种可操作性强的科学有效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并且应用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分析中,考察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 本文主要工作体现在: (1)首先在持续经营能力及相关概念清晰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方法的综合评述,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现金偿债能力、变现能力三方面进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 (2)选取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在测度样本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运用本文所构建的持续经营能力指标体系)和整理了样本公司的审计意见的基础上,考察了样本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3)依据论文研究,针对如何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提高审计信息含量与有用性、以及修订审计准则提出了具体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