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的操作风险及防范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的操作风险及防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信用证业务及其操作风险概述

2.1 信用证业务简介

2.1.1 信用证的起源及定义

2.1.2 信用证的当事人

2.1.3 信用证的特点

2.2 信用证的运作流程

2.3 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3.1 操作风险的定义

2.3.2 操作风险的分类

2.3.3 操作风险的特点

2.3.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分析

3.1 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的形成

3.1.1 内部因素形成的操作风险

3.1.2 人员因素形成的操作风险

3.1.3 系统因素形成的操作风险

3.1.4 外部因素形成的操作风险

3.2 信用证业务的风险种类及操作风险在其中的地位

第4章 信用证业务具体流程中的操作风险分析

4.1 银行受理开证申请及开立信用证的操作风险

4.2 通知行审核通知及议付行议付信用证的操作风险

4.3 开证行修改信用证及通知行通知信用证修改的操作风险

4.4 银行受理制单和交单、审单和承付的操作风险

第5章 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

5.1 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和管理流程

5.2 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5.2.1 第一条防线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5.2.2 第二条防线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5.3 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5.3.1 关键控制标准(Key Control Standard,KCS)

5.3.2 关键控制自我评估(Key Control Self Assessment,KCSA)

5.3.3 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KRI)

5.3.4 建立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5.4 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及下属委员会

5.5 操作风险评级

第6章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建立操作风险的自我评估制度

6.2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制度

6.3 建立操作风险损失准备金制度

6.4 建立操作风险奖惩制度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金融机构在最初讨论风险管理的时候,操作风险并没有像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那样得到重视,直到过去的20年操作风险致使许多业绩一贯出色的金融机构遭受大额损失,甚至一些金融机构还因此宣布破产,致使银行系统不得不做好准备来解决操作风险问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统一计算银行监管资本的框架之中,引起了金融业的广泛关注,这体现了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注重,操作风险正受到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事故频发,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首先从内部因素、人员因素、系统因素和外部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通过具体案例详细剖析了信用证业务各个流程中比较常见的操作风险,说明了对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进行控制防范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在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上,介绍了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和管理工具等,并提出了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建立风险损失准备金制度及建立操作风险奖惩制度等防范操作风险的具体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