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6h】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释义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核心价值观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3 中国传统文化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价值观理论

2.2.2 毛泽东社会意识形态理论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3.1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

2.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元素

2,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征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第3章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传统文化之根

3.1 传统文化中的富强观

3.1.1 “凡治国之道,义先富民”的富国理念

3.1.2 “国之将兴,贵在谏臣”的富国理念

3.1.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富国理念

3.2 传统文化中的民主蕴含

3.2.1 “民惟邦本”的民主主张

3.2.2 “民贵君轻”的民主主张

3.2.3 “民主君客”的民主主张

3.3 传统文化中的文明观

3.3.1 “不学礼,无以立”的文明智慧

3.3.2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的文明智慧

3.3.3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文明智慧

3.4 传统文化的和谐观

3.4.1 “天人合一”的谐适境界

3.4.2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谐适境界

3.4.3 “大同社会”的谐适境界

第4章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传统文化之源

4.1 传统文化中的自由观

4.1.1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主意识

4.1.2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主意识

4.1.3 “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自在”的自主意识

4.2 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

4.2.1 “刑无等级”的平等追求

4.2.2 “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平等追求

4.2.3 “兼相爱,交相利”的平等追求

4.3 传统文化中的公正观

4.3.1 “天下为公”的公正渴求

4.3.2 “以正治国”的公正追求

4.3.3 “公平无私”的公正追求

4.4 传统文化的法治观

4.4.1 “以法治国”的法治诉求

4.4.2 “一断于法”的法治诉求

4.4.3 “法立令行”的法治诉求

第5章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传统文化之基

5.1 传统文化的爱国观

5.1.1 “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爱国精神

5.1.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5.1.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

5.2 传统文化的敬业意识

5.2.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

5.2.2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道德意识

5.2.3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勤敏意识

5.3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

5.3.1 “诚心者,天下之结也”的诚信准则

5.3.2 “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准则

5.3.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准则

5.4 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观

5.4.1 “仁者爱人”的自爱法则

5.4.2 “泛爱众,而亲仁”的他爱法则

5.4.3 “民胞物与”的爱物法则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同时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发展。因此,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实践价值。
  第一章,绪论。简述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底蕴的研究状况,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一,相关概念的界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价值观理论、毛泽东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别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征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第三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传统文化之根。第一,阐述了传统文化中的富国观,即“凡治国之道,义先富民”的富国理念;“国之将兴,贵在谏臣”的富国理念;“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富国理念。第二,传统文化中的民主蕴含,即“民惟邦本”的民主主张;“民贵君轻”的民主主张;“民主君客”的民主主张。第三,传统文化的文明观,即“不学礼,无以立”的文明智慧;“得时者昌,失时者亡”的文明智慧;“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文明智慧。第四,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即“天人合一”的谐适境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谐适境界、“大同社会”的谐适境界。
  第四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传统文化之源。第一,传统文化中的自由观,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主意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主意识;“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自在”的自主意识。第二,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即“刑无等级”的平等追求;“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平等追;“兼相爱,交相利”的平等追求。第三,传统文化中的公正观,即“天下为公”的公正渴求;“以正治国”的公正渴求;“公平无私”的公正渴求。第四,传统文化中的法治观,即“以法治国”的法治诉求;“一断于法”的法治诉求“;“法立令行”的法治诉求。
  第五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传统文化之基。第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即“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爱国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第二,传统文化中的敬业意识,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自强意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勤敏意识。第三,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意识,即“诚心者,天下之结也”的诚信准则;“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准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准则。第四传统文化中的友善法则,即“仁者爱人”的自爱法则;“泛爱众,而亲仁”的他爱法则;“民胞物与”的爱物法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