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透过“熵”的视角看西方社会——《拍卖第49组邮票》的后现代性阐释
【6h】

透过“熵”的视角看西方社会——《拍卖第49组邮票》的后现代性阐释

代理获取

摘要

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1937-)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他的《拍卖第49组邮票》(又译作《拍卖第49批》)讲述了女主人公俄狄芭追寻房地产大亨皮尔斯神秘遗产真相的离奇故事。品钦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表达他对后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看法:人类在一个高度物化的世界里,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失去信仰,丧失自我,进入了“熵”世界。尽管《拍卖第49组邮票》晦涩难懂,但艺术上匠心独具,构思奇异,寓意深刻,读后令人反思。本文作者认为,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后现代性。
   从主题上看,品钦对社会、对人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部作品中蕴含着“熵”主题。作家要反映的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物质日益丰富的当今,人的精神世界反而日益“熵化”这样一个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世界之现状。通过对社会失去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社会和人类变成一个熵化状态的描述,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个性丧失以及人的物化,揭露了当代西方社会走向混乱、走向死亡的现实。
   从总体艺术特征上看,由于品钦娴熟地借鉴了后现代的一些技巧,《拍卖第49组邮票》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艺术风格。小说的“不确定性”,抵御文学熵化的美学语言;小说的“开放性”,使后现代有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而小说的“荒诞性”,别具一格的“黑色幽默”,则更好地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特征。
   从具体的表现技巧上看,为了表现其“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