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现状研究——以蓝天学院大学生婚恋现状为例
【6h】

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现状研究——以蓝天学院大学生婚恋现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理论意义

0.3 现实意义

第1章 婚恋概念及发展

1.1 恋爱

1.2 婚姻

1.3 中国婚恋的发展

第2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现状

2.1 传统婚恋

2.2 网恋、网婚

2.2.1 网站式婚恋

2.2.2 网游式婚恋

2.3 同居

2.4 丁克家庭

2.5 婚外情

2.6 独身

第3章 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婚恋现状的特点

3.1 婚恋观念新潮

3.1.1 择偶标准

3.1.2 婚前性行为态度

3.1.3 婚外情态度

3.1.4 网婚态度

3.2 婚恋态度开放

3.2.1 婚恋现象的普遍性

3.2.2 婚恋行为的公开化

3.2.3 婚恋感情的轻率性

3.3 婚恋场所的网络化

3.4 婚恋动机的多样化

3.4.1 生理成熟,好奇所致

3.4.2 对情感的渴望和个人价值的需求

3.4.3 释放压力,缓解压力

3.4.4 追赶潮流,享乐和虚荣心膨胀

第4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现状中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

4.1 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现状中的误区和危害

4.1.1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情爱结果

4.1.2 重视浪漫情调,弱化道德观念

4.1.3 追求物质享受,耽误事业前途

4.1.4 缺乏保护意识,影响身心健康

4.2 大学生婚恋现状成因分析

4.2.1 生理、心理的发展

4.2.2 社会转型的影响

4.2.3 互联网的影响

4.2.4 家庭、学校教育的缺陷

4.3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重要性

4.3.1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客观要求

4.3.2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4.3.3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4.3.4 预示着未来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

第5章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5.1 重视家庭教育

5.1.1 家长重视言传身教

5.1.2 家庭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5.2 加强学校教育

5.2.1 加强婚恋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5.2.2 加强性知识的教育

5.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5.2.4 加强大学生受挫能力教育--正确对待失恋

5.3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5.3.1 重注大众传媒的宣传

5.3.2 加大网站、网吧监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恋爱、婚姻是人生阶段的重要方面。人生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往往与婚恋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思想家爱理斯曾对婚姻做过很高的评价,他说:“婚姻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生活,他们热烈追求理想爱情,思想观念开放。大学生恋爱已经呈现出普遍化、网络化、多样化的趋势。虽然象牙塔里的婚恋观主流意识是健康的,然而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同时受网络的影响,缺乏科学婚恋观的指导,他们的婚恋观和恋爱行为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扭曲,对身心健康和学业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情感生活、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以江西蓝天学院为例,围绕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问题展开论述,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现状,然后在掌握第一手实证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因,从理论到现实、从家庭到社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并结合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进行研究。指导他们从婚恋误区中走出来,科学、理智把握情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创造美好生活。
   本文首先结合网络时代的特殊性,分析大学生婚恋的时代背景以及婚恋现状的具体表现。如:传统婚姻、网恋、网婚、同居、一夜情、独身等。同时对大学生婚恋现状进行辩证分析,透过现状梳理大学生网络时代婚恋具体的特殊性。其恋爱现象普遍化、婚恋行为公开化、婚恋场所网络化、婚恋动机的多样化等。
   其次,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部分大学生婚恋现状出现的扭曲与偏差。具体表现有心理、动机、道德和行为等方面的误区和偏差现象。指出其危害性以及形成的主客观因为。如:社会转型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缺陷、家庭教育的异化等。
   最后,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其一,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长言传身教,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其二,加强学校教育。如:加强婚恋道德教育,加强生理、心理知识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其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重注大众传媒的宣传,加大网站、网吧监管等。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从而正确指导、处理婚恋中的一些问题,走出误区,为未来的情感生活和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