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6h】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

1.2.2 国内外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素质培养二者关系的理论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主要内容和总体思路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1.3.3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理论概述

2.1 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2.1.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2.1.2 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2.2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概述

2.2.1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内涵及构成

2.2.2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特征

2.2.3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原则

2.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

2.3.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有机联系

2.3.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3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难点及困境

3.1.1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体缺失

3.1.2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过于局限

3.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功能的缺失

3.2.1 校园精神文化缺少创新导向

3.2.2 校园制度文化缺少创新理念

3.2.3 校园物质文化缺少创新保障

第4章 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4.1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创新建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1.1 凝练精神,激励创新,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

4.1.2 转变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

4.1.3 尊重规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4.1.4 注重实践,支持创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和勇于尝试

4.2 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创新建设,营造学生创新氛围

4.2.1 优化校园环境,体现大学创新精神

4.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

4.2.3 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实现特色办学

4.3 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创新建设,构筑学生创新平台

4.3.1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

4.3.2 改革学生评价体制,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4.3.3 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全方位服务学生创新培养

4.3.4 健全师生激励制度,调动全员创新热情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大学校园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环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文化现象--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施平台,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任务同样可以通过特定的校园文化中来实现。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体缺失和方法途径过于局限的困境,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功能的缺失的现状,我们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出发,研究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出一套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有机融合的新思路。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路径探索中,我们认为:首先,在校园精神文化创新建设方面,要凝练精神,激励创新,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要转变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要尊重规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要注重实践,支持创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和勇于尝试;其次,在校园物质文化创新建设方面,要优化校园环境,体现大学创新精神,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要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实现特色办学;最后,在校园制度文化创新建设方面,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要改革学生评价体制,挖掘学生创新潜能,要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全方位服务学生创新培养,要健全师生激励制度,调动全员创新热情。通过这些有效途径,在高校校园中逐步营造贯穿精神、物质和制度环境在内的浓郁创新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这必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