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发性硬化(MS)患者静息态视觉网络的脑功能研究
【6h】

多发性硬化(MS)患者静息态视觉网络的脑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格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MRI常规扫描

2.2.2 rfMRI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2.2.3 提取视觉网络

第3章 结果

3.1 fMRI功能定位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多发性硬化的概述

4.2 rfMRI在多发性硬化的应用

4.3 MICA算法在fMRI数据中的应用

4.4 静息态视觉网络

4.5 M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静息态视觉网络的激活差异比较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rfMRI在多发性硬化的应用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rfMRI),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视觉网络的神经元活动,分析其激活程度的改变,探究MS患者脑视觉网络(VN)功能变化的机理。
  方法:
  1、搜集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确诊为MS的患者34例(年龄21-58岁,平均=39.66±9.07岁,其中男15例,女19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9.14±8.59岁,其中男15例,女19例,正常对照组裸眼视力>=1.0,常规MRI扫描各序列上视觉通路上未见异常病灶)。两组受试者平均年龄相当和男女比例相同。两组试验人员都接受常规MRI扫描(轴位T1WI、轴位T2WI、轴位T2-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rfMRI)扫描。
  2、运用MICA方法处理rfMRI数据,获得MS患者组及对照组静息态视觉网络神经元活动,使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MS患者组和对照组脑视觉网络激活的差异。
  结果:
  1、正常对照组激活脑区:双侧距状回、舌回、楔叶、枕上回、纺锤体、楔前叶、扣带后回、海马旁回、小脑半球(3、4、5、6区)、、小脑脚(1、2区)、小脑蚓部(3、4、5、6、7、8)、右侧丘脑、右侧额中回眶面、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
  2、MS患者组激活脑区:双侧距状回、舌回、楔叶、枕上回、纺锤体、楔前叶、扣带后回、海马旁回、小脑半球(3、4、5、6区)、枕中回、顶上小叶、小脑脚1区、小脑蚓部(3、4、5、6、7、8)、额上中回、辅助运动区、额中回眶面、额上回眶面、右侧丘脑、右侧海马、左侧额上回、左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扣带回中部。
  3、MS组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的结果(双样本t检验):患者组在左侧楔叶、双侧距状裂、双侧枕上回、左侧楔前叶、右侧舌回出现神经元活动增强区。
  结论:
  1、大脑存在明显活动的静息态视觉网络,其分布与视觉皮质区的解剖位置基本一致。
  2、在静息状态下,MS患者的内侧视觉皮层活动强度高于对照组,与视觉相关的一些区域出现激活,提示MS患者视觉网络存在功能代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