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源性病毒高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6h】

食源性病毒高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 1 章 引言

1.1 病毒感染食物

1.2 主要食源性病毒及其生物学特性

1.2.1 腺病毒

1.2.2 肠道病毒

1.2.3 诺如病毒

1.2.4 札如病毒

1.2.5 轮状病毒

1.2.6 星状病毒

1.3 食源性病毒的检测

1.3.1 病毒的富集

1.3.2 病毒的检测

1.4 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第 2 章 食源性病毒多重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供试病毒质粒

2.2.2 试剂

2.2.3 仪器

2.2.4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多重实时荧光 PCR 方法特异性检测

2.3.2 多重实时荧光 PCR 反应灵敏度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4 多重实时荧光 PCR 方法重复性

2.3.5 单重实时荧光 PCR 体系与多重实时荧光 PCR 体系一致性测试

2.4 讨论

第 3 章 小儿腹泻实际样品的检测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腹泻样品

3.2.2 试剂

3.2.3 仪器

3.2.4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多重实时荧光 PCR 扩增

3.3.2 测序分析

3.3.3 混合病毒的检测

3.4 讨论

第 4 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果

4.1.1 建立食源性病毒的多重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

4.1.2 将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与单重实时荧光 PCR 进行比较

4.1.3 实际样品的检测

4.2 该课题的创新之处

4.3 该成果的应用前景

4.3.1 可用于进出口食品的检测

4.3.2 可用于国内食品市场的监管

4.3.3 可用于临床诊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食品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加强其质量与安全的管理,防止其受到污染,就是为了避免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可预知的危害。研究发现,食源性病毒可引起胃肠道,肝脏以及神经系统等疾病,这些疾病流行范围广,传染性强,一旦暴发,后果严重。食源性病毒疾病的暴发不仅对国泰民安这一国之根本构成了重大威胁,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特别是食品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因此食源性病毒的检测的研究推动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对食源性病毒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影响深远。之前对于食源性病毒的检测主要是使用电镜直接观察,利用细胞培养,或者利用免疫学进行检测等传统方式,但这些方法实验步骤繁琐,耗时,费力,且经常造成错检。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现代分子生物学这一技术研究的加深,在普通 RT-PCR的传统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催生出了新型的多重实时荧光 RT-PCR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为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食品中的病毒带来了希望。
  针对致病因子种类繁多,检测复杂这一难题,本研究结合锁核酸技术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在内的这六种病毒及其21种血清型的多重实时荧光 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优点,一方面可用于食源性病毒流行病学监测,另一方面也可用于食品中多种食源性病毒的同时筛检,这些必将为食源性致病因子的检测和监管提供有力的科学保证,更为邮轮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保障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