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树状文本到块茎文本——论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跨界写作”
【6h】

从树状文本到块茎文本——论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跨界写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范式转变:“跨界写作”应运而生

1.2 “上帝死了,众神在狂欢”: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催化

1.3 “跨界写作”的文学实践

第2章 “分裂”“ 游牧者”“块茎”:德勒兹与加塔利笔下的欲望逃逸

2.1 反俄狄甫斯:资本主义的精神分析

2.2 游牧者:对欲望的解辖域化

2.3 后现代的千高原:从“树状”文本到“块茎”文本

第3章 台前与幕后的悄然转换:罗兰·巴特文学理论中的跨界思想

3.1 恋人絮语:片段式、零碎化的写作方式

3.2 写作的零度:作者的消隐

3.3 可写性文本:“作者之死”后的文本阐释自由

第4章 后殖民主义:文化与国界上的“跨界”思考

4.1 本土信息提供者:从帝国主义积极的权力-话语系统走向“我”的话语领域

4.2 后殖民视域下的自我定义与文化身份重写

4.3 语言跨界:后殖民女性主义写作策略

第5章 跨文本理论视角下的跨界意义生成

5.1 互文性理论中无限延伸的文本网络

5.2 跨文本研究中主体间性的传承与反叛

5.3 宽泛语境下的跨文本文化研究

第6章 “跨界写作”的否定意识和解放价值

6.1 后现代理论范式的转型

6.2 反“逻各斯中心”:追求思考的奔放恣肆

余论:漫无边界的另类书写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几千年来,在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的笼罩下,文学内部也追求等级制、规范化、逻辑化,“树状文本”成为西方主流的文学传统。“树状”式写作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文学的审美性和多元化,它限制了文学多样、自由发展的可能。与这一根深蒂固的文学传统相伴随的,是在漫长的文学史上已经进行着的无数次“跨界”写作的文学实践,“跨界”写作经由“跨学科”、“跨文化”、“跨文类”、“跨文体”、“跨层际”、“跨层次”等多种具体的跨界形式,使得文学文本呈现出“块茎”式的总体特征。
  “块茎文本”遵循游牧思维,反抗一切固化的、线性的叙事模式。步入后现代,“解构中心、消解权威”这一叛逆精神迅速充盈于文学创作及其研究批评的各个方面,“跨界”写作受此影响,发展得更加蔚为大观。
  本文在观照“跨界”写作给文学领域各个方面所带来革命性改变的同时,更将发掘其“否定”意识和“解放”价值启迪人类精神更为深刻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