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强化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6h】

强化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2.4 文献质量评价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一部分 纳入文献的定性分析

1 文献检索结果及特点

2 纳入文献的血脂变化

3 纳入文献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第二部分 纳入文献的定量分析

1 强化治疗对血脂的定量分析

2 不良反应的定量分析

3 敏感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综述:强化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起病急骤,血清胆固醇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近年来,强化剂量的他汀治疗已经逐步应用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仍处于常规剂量的治疗阶段。因此,对于ACS患者强化剂量他汀治疗是否较常规剂量他汀治疗能带来更大的获益及安全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目的:
  本研究拟收集相关RCT研究,针对强化剂量及常规剂量他汀治疗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方法:
  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7年2月27日。两名研究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及提取相关数据。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依据异质性检验及I2选择相对应的效应模型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篇RCT,共9442例ACS患者。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性方面,强化剂量较常规剂量能更加显著的降低 LDL-C(SMD=-0.76,95%CI:-1.04~-0.48,I2=96%)、TC(SMD=-0.66,95%CI:-0.72~-0.60,I2=18%)及TG(SMD=-0.20,95%CI:-0.25~-0.14,I2=0%)水平,HDL-C(SMD=0.01,95%CI:-0.05~0.06,I2=50%)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强化剂量较常规剂量能更加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RR=0.75,95%CI:0.61~0.93,I2=0%)、MACE(RR=0.85,95%CI:0.76~0.96,I2=19%)、心源性死亡(RR=0.75,95%CI:0.59~0.95,I2=0%)及冠脉重建术(RR=0.87,95%CI:0.76~0.99,I2=0%)的发生风险,然而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更加容易发生肝功能异常(RR=2.76,95%CI:1.85~4.12,I2=0%),同时,心肌梗死(RR=0.90,95%CI:0.78~1.05,I2=17%)、中风(RR=0.84,95%CI:0.58~1.21,I2=0%)及肌肉不良反应(RR=1.20,95%CI:0.91~1.58,I2=0%)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提示本研究的结果稳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强化剂量较常规剂量能更加显著的降低LDL-C、TC及TG水平;同时,强化剂量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更优于降低全因死亡率、MACE、心源性死亡及冠脉重建术的发生风险,尽管强化剂量治疗更加容易发生肝功能异常。对于ACS患者进行强化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带来更大的获益,但同时也需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上述结果仍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