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膜外造口与传统腹腔造口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安全性有效性对比的Meta分析
【6h】

腹膜外造口与传统腹腔造口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安全性有效性对比的Meta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系统评价的技术路线图(图1)

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的挑筛

2.5 文献质量评价

2.6 资料提取

2.7 统计学方法和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情况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分析结果

3.4.1造口旁疝

3.4.2 造口缺血和坏死

3.4.3 造口脱垂

3.4.4 腹腔内疝

3.4.5 造口回缩

3.4.6 排便感觉

3.4.7 造口周围感染

3.4.8 手术时间

3.4.9术后总并发症

3.5发表偏移: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造口旁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评价腹膜外乙状结肠隧道式造口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2007年至2017年所有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行腹会阴联合切除并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与传统腹腔造口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临床对照研究(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病例对照试验。严格地依照入选标准挑筛文献然后评估文献的质量,提取出相关资料,将采集的数据用 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 1.文献纳入情况:最终纳入文献9篇,英文3篇,中文6篇。入选病患共808人,其中经腹膜外造口(ETC)组409人,经传统腹膜内造口(ITC)组399人。 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 ITC组,ETC组术后总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传统的ITC组(OR=0.27,95%CI:0.18~0.40;P<0.00001)。 3.两组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率:相比于 ITC组,ETC组在造口旁疝出现率较低(OR=0.08,95%CI:0.04-0.20, P<0.00001)。 4.两组术后腹内疝发生率:相比于ITC组,ETC组腹内疝发生率更低(OR=0.16,95%CI:0.04-0.71;P=0.02)。 5.比较两组术后排便感觉:相比于 ITC组,ETC组术后有更良好的排便感觉(OR=-0.35,95%CI:0.11~1.10;P>0.05)。 6.比较两组术后造口脱垂发生率:与 ITC组对比,ETC组术后造口脱垂率更低(OR=0.29,95%CI:0.10-0.86;P<0.05)。 7.比较两组术后造口回缩发生率:ETC组的造口回缩出现率与IT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11~1.10;P>0.05)。 8.比较两组术后造口缺血发生率:ETC组与 ITC组对比,两组在术后造口缺血坏死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CI:0.33-2.04;P>0.05)。 9.比较两组手术造口周围感染率:ETC组的造口周围感染率与 IT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33~1.58;P>0.05)。 10.比较两组手术造口时间:ETC组的造口手术耗时与IT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2.27,95%CI:-6.51~11.05;P>0.05)。 结论: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直肠肛管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能有效减少造口旁疝、腹内疝和造口脱垂的发生率,另外腹膜外造口还能使患者获得优于腹腔内造口的排便感觉。在造口周围感染、造口缺血坏死、造口回缩发生率、造口手术耗时等方面,腹膜外造口与腹腔内造口对比的无统计学差异。 因此,从以上研究看来,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应用于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比于腹膜内造口存在优势,可以推广。但本研究存在前瞻性研究较少、样本量过少、回顾性研究较多、随访时间不一致等局限。更可靠更高级别的证据亟待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量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提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