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病例4~6年临床研究
【6h】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病例4~6年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主要材料

2.3 手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临床检查结果

3.2影像学分析结果

3.3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OSFE与LASFE的应用条件

4.2 上颌窦内植骨的考量

4.3上颌窦内植骨材料

4.4 上颌窦内提升黏膜穿孔的思考

4.5 近远中颈部骨改建

4.6 关于短种植体冠根比的思考

4.7 关于失败种植体的思考

第5章 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一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建议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综述:不同生物材料应用于上颌窦提升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以前临床工作,评价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4mm的中期临床效果,包括种植体的成功率、累积存留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改建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种植体成功的相关因素。 材料和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符合纳入标准、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4mm的患者,由同一术者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记录手术中并发症,修复完成后随访4~6年,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修复后每年收集影像学资料及临床检查基本资料,导入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并测量种植体周围近远中骨改建情况,分析可能影响种植体存活的各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9例患者,93枚短种植体,术中粘膜穿孔率1.1%,失败7例,6年累积存留率为92.5%,随访4年种植体颈部近中平均骨改变0.16±0.18mm,远中平均骨改变-0.01±0.17mm,5年随访时颈部近中平均骨高度变化0.14±0.17mm,远中平均骨高度变化-0.01±0.21mm;6年随访时颈部近中平均骨高度变化0.14±0.15mm,远中平均骨高度变化-0.03±0.17mm游离端与非游离端远中骨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无明显异常。广义分析模型显示种植体失败与患者的牙周状况关系较大,与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关系。 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维护好患者口腔卫生的情况下,中期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