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新闻话语六十年变迁——以《人民日报》1949-2009年国庆社论为例
【6h】

中国新闻话语六十年变迁——以《人民日报》1949-2009年国庆社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时也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其评论影响巨大,社论更是代表了其最高水平。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消息可靠性和政论的严肃性在中国具有极高的权威。
   本文以话语分析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人民日报》1949年至2009年60年间的55篇国庆社论的话语语境、话语风格、修辞方法等方面的考察,得出了《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一些特点及六十年来的变迁。
   本文以历史的视角,从现实与历史的结合点出发,对60年《人民日报》的国庆社论做简要的概括和梳理,希望能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使党报社论在新时期保持严肃性的同时能“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最大程度地提高可读性,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本文把《人民日报》国庆社论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在微观的层面注重对不同年代国庆社论进行对比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将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结合定性方法和定。法,并结合当代中国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进行分析,总结出《人民日报》的国庆社论的话语特点,以作为今后研究新闻话语之参考。
   笔者认为六十年来国庆社论的()有以下五大特点:第一、国庆社论的篇幅经过发展,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第二、国庆社论编排风格由变化,变为固定在头版、风格统一;第三、国庆社论话语意识形态不断淡化,使用含蓄的论证方法;第四、国庆社论由注重理论的宣传,变得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五、国庆社论对经济和民生方面的内容,有新的表述论证方式。
   通过对国庆社论的细致分析,我们得知话语的建构性,既包括了建构“客体”,也包含了社会主体。国庆社论注意紧扣时代脉搏、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和谐起了积极的宣传和指导作用。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对于国庆社论深层次的话语分析还未能进行,这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后将进一步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