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诊断模型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评估中的应用
【6h】

认知诊断模型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评估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评估

1.1.1 网络成瘾的界定

1.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类型

1.1.3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1.1.4 网络成瘾的评估

1.2 认知诊断模型与模型的选择

1.2.1广义的认知诊断模型:G-DINA模型

1.2.2认知诊断模型选择方法:Wald统计量

2 研究问题及研究总体设计

2.1 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3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设计

3 认知诊断模型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评估中的应用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一:基于认知诊断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评估量表的编制

3.2.1量表编制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基础

3.2.2网络成瘾临床症状标准与网络成瘾的界定

3.2.3 项目的搜集与编制

3.2.4 Q矩阵的确定

3.2.5 施测

3.2.6 项目分析

3.3 研究二:G-DINA 模型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中的评估诊断分析

3.3.1 数据来源

3.3.2 研究工具

3.3.3 研究过程

3.3.4 研究结果

3.3.5 小结与讨论

4 结 论

4.1研究结论

4.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认知诊断理论为指导,编制出具有诊断性能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并应用此量表施测了两所学校的部分学生。将施测数据运用G-DINA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编制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评估量表总体上质量较好,绝大多数题目都有较高的区分度。
  (2)以 Young网络成瘾量表为效标,发现 G-DINA模型的诊断评估结果较理想,效度较高。
  (3)633名被试共有98种症状模式,主要的症状模式有3种,共284人,占全部被试的44.9%。所有被试在“症状4”和“症状7”上平均出现的概率高,由此反映出,网络对青少年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很大程度上难以把控上网的时间,并习惯于将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者在每个症状平均出现的概率都远远高于无网络成瘾者,并且在“症状2”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就是说当网络成瘾者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但这些现象在无网络成瘾者上基本不会出现。
  (4)有超过一半的网络成瘾被试属于“11111111”这种症状模式,也就是说诊断标准里的8种症状在他们身上都存在。尽管一部分学生没有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者,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网络成瘾的症状。
  (5)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应用认知诊断技术得到的结果更加丰富,它能给出被试详细的症状剖面信息,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