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土池人工生态育苗的水质调控
【6h】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土池人工生态育苗的水质调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综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生态育苗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1.生物饵料培养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进展

1.1理化因子对单细胞藻类培养种群的影响

2.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进展

3.养殖水质分析与控制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进展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材料

1.2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杀灭敌害生物试验

1.2.1漂白粉杀灭沙蚕幼体试验

1.2.2漂白粉杀灭桡足幼体的试验

1.2.3几种药物对划蝽的杀灭试验

1.3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浮游植物培养

1.3.1小球藻、金藻在不同温度下对NH4+-N、PO43--P的米氏常数(Km)的测定

1.3.2自然海水中小球藻、金藻定向诱导和定向培养试验

1.3.3不同施肥方式对育苗池中浮游植物和大眼幼体产量的影响

1.3.4各种饵料对河蟹溞状幼体变态生长的影响

1.4褶皱臂尾轮虫室外敞池培养中的水质调控

1.4.1小球藻培养池中大型鞭毛藻的控制试验

1.4.2延缓轮虫高峰期到达时间和轮虫高峰期生物量的延续试验

1.5河蟹育苗池的水质调控

1.5.1育苗过程中,育苗池浮游植物死亡造成水质突变原因调查

1.5.2育苗池降低pH的试验

1.5.3有效氯对河蟹潘状幼体Ⅰ期存活的影响

2.结果

2.1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杀灭敌害生物试验

2.1.1漂白粉杀灭沙蚕幼体的试验

2.1.2漂白粉杀灭桡足类的试验

2.1.3几种药物对划蝽的杀灭试验

2.2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浮游植物培养

2.2.1小球藻、金藻在不同温度下对NH4+-N、PO43--P的米氏常数(Km)比较

2.2.2自然海水中小球藻、金藻定向诱导试验

2.2.3不同施肥方式对育苗池中浮游植物和大眼幼体产量的影响

2.2.4各种饵料对河蟹潘状幼体变态生长的影响

2.3褶皱臂尾轮虫室外敞池培养中的水质调控

2.3.1小球藻培养池中大型鞭毛藻的控制试验

2.4河蟹育苗池的水质调控

2.4.1育苗过程中,育苗池浮游植物死亡引起水质突变现象调查

2.4.2育苗池降低池水pH试验

2.4.3有效氯对河蟹溞状幼体Ⅰ期存活的影响

3讨论

3.1河蟹人工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敌害生物的控制

3.2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浮游植物的培养

3.3室外土池规模培养小球藻中的水质调控

3.4轮虫高峰期到达时间延缓和轮虫高峰期生物量的延续

3.5育苗过程中,育苗池浮游植物死亡造成水质突变原因

3.6生态育苗池中池水pH的调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通过进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杀灭敌害生物试验,得出了2mg/l有效氯(24h)对沙蚕幼体、4mg/l有效氯(6h)对桡足类、0.4mg/l敌百虫(24h,消毒海水)对划蝽、1.5mg/l敌百虫(24h,小球藻液)对划蝽、0.6%甲醛(24h)对划蝽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的结论;研究了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探讨了从自然海水中定向诱导小球藻、金藻的理论性和可能性,比较了不同施肥方式对育苗池中浮游植物和大眼幼体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土池生态育苗孵幼前合理的施肥方式,即视池塘具体条件严格控制施肥剂量,以达到通过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来调控整个育苗过程中pH上升限,防止育苗后期由于投人工饵料使苗池出现不适宜的高pH现象;进行了褶皱臂尾轮虫室外敞池培养中的水质调控试验,得出:勤施、少施低剂量有效氯(1~2mg/l)即可对大型鞭毛藻有抑制作用以及当轮虫密度达到2000个/L时施加1.5mg/l有效氯即延缓轮虫高峰期生物量的到来;分析了育苗过程中育苗池浮游植物死亡造成水质突变的原因,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水中游离CO<,2>致使CaCO<,3>过饱和系数增高;比较了投喂大卤虫,施加工业盐酸、漂白粉、塘泥降低育苗池pH的效果,证明在该条件下漂白粉可起到降低和稳定pH的作用;进行了有效氯对中华绒螯蟹Z<,1>期幼体存活的影响试验,证明:有效氯低于1.0mg/l对其存活率影响较小,不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