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探究坡度”视角下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
【6h】

基于“探究坡度”视角下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1.1研究的意义

1.2关键概念的界定

1.3文献综述

2研究的方法与设计

2.1采取的研究方法

2.2研究主要思路设计

2.3研究的目标

2.4解决的关键问题

3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3.1“探究坡度”分析--学生角度

3.2“探究坡度”分析--教学内容角度

3.3“探究坡度”分析--教学时间角度

4关于在探究式教学中设置“探究坡度”的策略

4.1探究性提问的依据

4.2探究性问题的性质

4.3“探究坡度”的依赖因素

5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注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而数学探究式教学体现出来的优势让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在探究式教学中该如何设计“探究坡度”的问题.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如果“探究坡度”设计的过大,让学生的思考空间广阔而没有边界,导致学生思考没有方向甚至打消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若是“探究坡度”设计的过小,则限制了学生的探究空间,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在设置“探究坡度”时容易忽视学生程度因素,有的教学中没有做到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来扩大或者缩小“探究坡度”,不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惰性”状态,错失探究机会;(2)不顾教学内容的难易,始终设置相同难度的“探究坡度”,即教师面对同样的教学对象,不管教学问题是难还是易,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支架”永远是一样多;(3)有时候教师没有考虑到上课的时间成本问题,一味的追求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导致课堂延时,造成“虎头蛇尾”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在设置“探究坡度”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有:首先,在设计探究提问的时候要依据探究疑惑问、依据学生发展问、依教学路线问、依探究核心问;其次,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应该具有引导性、开放性、序列性、转换性、等待性等特征.在论文的最后,针对设置“探究坡度”的三因素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为数学“探究坡度”的设置研究添砖加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