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考古的新尝试——以海昏侯墓发掘为例
【6h】

公共考古的新尝试——以海昏侯墓发掘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0.1 选题缘由

0.2 研究背景

0.3 文献综述

0.4 选题目的

第1章 公共考古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1.1 “公共考古”概念阐释

1.2 典型公共考古实践案例分析

1.3 小结

第2章 海昏侯墓公共考古的基础和条件

2.1 我国公共考古思想日趋成熟

2.2 政府重视并全力支持

2.3专业团队提供技术保障

2.4 社会关注度高

2.5 博物馆助力

2.6 新媒体加持

2.7 小结

第3章 海昏侯墓的公共考古实践

3.1传统媒体的运用

3.2 新媒体的运用

第4章 对海昏侯墓后续公共考古实践的若干建议

4.1 科学规划遗址公园建设

4.2 深度开发海昏文创产品

4.3 有效利用新媒体形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位于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大塘坪乡境内,北临鄱阳湖,整个遗址包括海昏侯陵、紫金城城址及贵族、平民墓葬区。以紫金城城址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2011年对遗址周边进行系统考古调查和钻探,到2016年主棺柩吊装进入实验室清理发掘,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长达5年之久,并仍将继续。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考古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公共考古活动,通过电视直播、举办系列讲座、召开学术研讨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举办阶段性成果展、编纂图书、制作电视节目等方式,主动向公众展示考古发掘成果,为其深入解读海昏侯墓的文化内涵,并积极宣传海昏文化,有效地拉近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文章从公共考古概念阐释、我国公共考古学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分析了以往考古发掘案例中的公共考古形式,通过对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的总结,分析了海昏侯墓开展公共考古的基础和条件,并对海昏侯墓公共考古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梳理。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文章最后,针对海昏侯国遗址的整体规划及后续公共考古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