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英雄母亲到暴力杀手:近十年中、韩电影中女性复仇者形象研究
【6h】

从英雄母亲到暴力杀手:近十年中、韩电影中女性复仇者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研究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第2章 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复仇者形象

2.1.1 女英雄——高大的女性复仇者

2.1.2 女英雄形象的转变:从《红色娘子军》到《金陵十三钗》

2.2 爱恨情仇——作为妻子的女性复仇者

2.1.1 《双食记》:妻子的感性复仇

2.1.2 《浮城谜事》:妻子的理性复仇

第3章 韩国电影中的女性复仇者形象

3.1 作为母亲的复仇者

3.1.1 《亲切的金子》:朴赞郁的复仇情节

3.1.2 《圣殇》:金基德的黑色影像

3.1.3 《密阳》:李沧东的宗教哲思

3.2 作为暴力杀手的复仇者——《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深思

3.2.1 边缘化的人物形象

3.2.2 隐喻性的影像元素

3.2.3 复仇与自我救赎

第4章 中、韩电影中女性复仇者形象对比

4.1 复仇行为对比

4.2.1 人物的身份认知对比

4.2.2 人物的外形对比

4.2.3 象征精神的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电影业的发展,让电影角色的塑造趋于多元化,在电影中的众多女性角色形象之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开始颠覆受侵害、被压迫的形象,“复仇”成为了一些电影中女性角色备受关注的点,女性在复仇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是与通常男性复仇的形式不同的。以女性复仇为主线的电影开始越来越多的呈现在观众视线中。在电影银幕上,女性复仇者形象正逐步呈现出某种清晰的轮廓。 这类女性形象最初出现在欧美电影中,早在1940年好莱坞女星贝蒂·戴维丝(Betty Davis)在电影《香笺泪》(The Letter)中就扮演了一位为报复而杀死男友并逃脱了法律制裁的女性。时至今日,各国电影银幕上的女性复仇者的形象层出不穷,而在近年的的韩国电影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复仇者异军突起、奋起反抗,成为韩国电影的一大代表人物。但在同样处于东亚地区的中国,这类女性形象却嫌少出现。 因此,本文通过两国以女性复仇者为主角的电影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剧情设计、视听语言等方面尝试对中、韩两国近年来的女性复仇电影中复仇者的形象系统的进行分析。

著录项

  • 作者

    韩笑雨;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文钢;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X59;TQ4;
  • 关键词

    英雄; 母亲; 暴力; 杀手; 电影; 女性复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