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比德—三塘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煤层气排采动态研究
【6h】

比德—三塘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煤层气排采动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研究意义(Research Significance)

1.2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1.3存在问题(Existent Questions)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Methods)

1.5论文工作量(Research Workload)

2 地质背景

2.1 构造(Structure)

2.2地层(Strata)

2.3煤层与煤质(Coal Seams and Coal Quality)

2.4现代地温场(Geothermal Features)

2.5小结(Brief Summary)

3 水文地质条件

3.1 含水层及其水力联系(Aquiferes and Hydraulic Connection)

3.2 地下水化学场(Groundwater Chemical field)

3.3 地下水动力场(Groundwater Dynamic Field)

3.4 小结(Brief Summary)

4 地下水动力场分布的地质控制

4.1 构造对地下水补径排系统的影响( Tectonic Control of Groundwater Recharge-runoff-discharge System)

4.2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Control of Faults on Groundwater)

4.3 褶皱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Control of Fold on Groundwater)

4.4 沉积对地下水动力场的控制( Control of Sedimentation on Groundwater Dynamic Field)

4.5 小结(Brief Summary)

5 地下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井排采的影响

5.1 煤层气井产气背景( Coalbed Methane Well Production Background)

5.2 煤层气井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Water Produced by CBM Wells)

5.3 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 Dynamic Analysis of CBM Wells Production)

5.4 煤层气井排采制度优化建议( Coalbed Methane Well Drainage System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基于比德—三塘盆地丰富的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了区内地下水的水动力场特征,探讨了构造和沉积因素对地下水动力场的控制作用,并以两口煤层气井排采资料为例探讨了地下水动力场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
  研究区煤储层整体上富水性较弱,水头高度整体上从北到南逐渐降低,其中补作、坪山等勘探区的水头高度较高,阿弓向斜和珠藏向斜水头高度较小。在区域上,阿弓向斜北段、阿弓向斜南段及文家坝等勘探区为相对富水区域,在珠藏向斜的肥一勘探区、肥二勘探区、肥三勘探区、红梅勘探区及加戛北斜的坪山勘探区为弱透水性和弱富水性区域。区内断层一般具有隔水作用。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以地下暗河、溪流以及泉等方式进行排泄。
  区内煤层气井产出水的类型主要为HCO3-Na型,氢氧同位素组成说明煤层气井产出水的最终来源来大气降水,并伴有明显的D漂移特点。织2、织3井日排水量都较小。因煤储层渗透率、煤层吸附饱和度、临界解吸压力等方面的原因,织2井日产气量大于织3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