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研究
【6h】

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

1.2 研究意义(Significance)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Research Contents 、Thinking、Method)

1.4 论文的创新点(Innovation)

1.5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

2 文献综述

2.1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文献回顾( Literature Review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2.2 产业结构优化文献回顾( Literature Review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2.3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结合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mbin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2.4 协同理论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 of Synergy theory)

2.5 碳减排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 of Carbon Reduction)

2.6 文献评述(Literature Review)

3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3.1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Status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3.2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Situ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3.3 我国碳排放现状(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3.4 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Status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3.5 本章小结(Summary)

4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度评价

4.1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4.2 协同度评价指标的选取(Selection of Index)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Index Weight)

4.4 模型的构建与计算(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and Calculation)

4.5 本章小结(Summary)

5 基于碳减排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模型的构建

5.1 多目标规划模型构建思路( Ideas of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Model)

5.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模型建立(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Model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5.3 模型的求解(Solution of Model)

5.4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的印证( Confirm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in China)

5.5 本章小结(Summary)

6 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的政策建议

6.1 政府部门做好统筹规划( Government Makes the Overall Planning)

6.2 相关政策的施行(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6.3 树立、宣传健康的碳减排发展理念(Establish and Promote the Concept of Carbon Emissions)

6.4 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6.5 第二产业着重调整,第三产业大力发展(Adjustment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Vigorously Develop the Tertiary Industry)

6.6 对政府官员施行低碳考核制度(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carbon Appraisal System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6.7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低碳经验(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Learn Advanced Experience of Low-carbo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Conclusions)

7.2 不足与展望(Shortcomings and Prospect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在当前的国情下,我国在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等等出现了一些困难,若是要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工具。然而,结构的优化凸显重要,根据我国国情来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来说均是不合理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然而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因此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优化、共同的正方发展则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结合、协同理论和碳减排的相关文献,并在后一章节归纳和整理了相关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文献构建了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并选取了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得出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在2001-2014年的协同度,结果与协同度标准进行对比可知协同度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
  之后根据Kaya恒等式进行公式变换,把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放到同一等式中,之后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预测出2030年我国各个产业的能源强度和居民生活用能消费量,以GDP最大化、能源消费量最小化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二氧化碳减排以及能源消费量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相关软件求解模型,并根据模型求解的结果来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计算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在2030年的协同度,并与协同度标准进行印证,印证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出的结果的确促进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度的提高。
  最后,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提出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以及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