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奥氏体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6h】

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奥氏体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不锈钢耐磨损腐蚀复合表面处理技术

1.2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2.1电子回旋共振(ECR)微波等离子体原理及关键

1.2.2小锈钢低能离子注入—同步热扩散的主要传质机制

1.2.3等离子体热扩散吸收的补充传质机制

1.2.4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特点

1.2.5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其他应用

1.3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实验方法

2.1试样的制备

2.2.实验装置和方法

2.3分析方法

2.3.1组织结构及形貌分析

2.3.2腐蚀行为研究

2.3.3显微硬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1工艺参数对316不锈钢改性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3.1.1温度对改性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3.1.2气压对改性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3.2最佳工艺参数下γN相改性层的研究

3.2.1 γN相改性层的硬度

3.2.2γN相改性层的横截面形貌

3.3最佳工艺参数下γN相改性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

3.3.1 γN相改性层在3.5%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行为研究

3.3.2 γN相改性层在3.5%NaCl溶液中的EIS研究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采用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装置在不同注入温度、气压条件下氮离子注入316奥氏体不锈钢。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不同工艺氮离子注入前后316不锈钢的表面相结构、成分和形貌;利用显微硬度计研究离子注入前后316不锈钢的硬度变化;利用阳极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技术研究离子注入前后316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根据EIS测量结果的讨论,建立等效电路,并采用ZsimpWin软件对其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 在7×10-2Pa下,随氮离子注入温度升高,合金表面氮含量增加,由320℃的14.51%升高到380℃的20.14 at.%;3.5% NaCl溶液中,阳极极化曲线上的维钝电流密度降低,击穿电位升高,交流阻抗谱上的容抗弧直径和|Z|值增大,相位角平台变宽、增高,耐蚀性提高。在380℃下,当气压由7×10-2Pa降低到3×10-2Pa时,表面氮含量由20.14%增加到25.12 at.%,γN相衍射峰增强;在3.5%NaCl溶液中,阳极极化曲线呈现自钝化-过钝化溶解过程,未发生点蚀,且过钝化电位提高了200 mV,表明γN相改性层具有优异的抗点蚀性能。ECR微波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316不锈钢的最佳工艺参数为380℃,3×10-2Pa,γN相改性层的厚度约为5μm,平均硬度达HV0.1N1171 MPa,比316不锈钢提高了三倍多。 改性前后316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Bode图表明,电极反应过程的等效电路为R(QR)(QR);浸泡时间由1 h增加到3 h时,相位角平台变宽增高,表明钝化膜的均匀性致密性提高,当浸泡时间大于3 h以后,Bode图曲线相似,钝化膜处于溶解-再钝化平衡状态;γN改性层表面形成的钝化膜电阻R2为662.6 kΩ·c㎡,比316不锈钢提高了196kΩ·c㎡,弥散系数n2由316不锈钢的0.847提高到0.901,说明γN相具有强的再钝化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