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思想性与观赏性研究
【6h】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思想性与观赏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中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

1.3.1 历史分析法

1.3.2 文献研究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定量分析法

1.3.5 定性分析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概况

2.1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界定及基本特性

2.1.1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界定

2.1.2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基本特性

2.2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演变

2.2.1 第一阶段: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孕育期(1980—1984)

2.2.2 第二阶段: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形成期(1985—1993)

2.2.3 第三阶段: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期(1994—1998)

2.2.4 第四阶段: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繁荣期(1999—至今)

2.3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分类

2.3.1 资讯类电视法制节目

2.3.2 讲座类电视法制节目

2.3.3 专题类电视法制节目

2.3.4 谈话类电视法制节目

2.3.5 庭审类电视法制节目

2.3.6 娱乐类电视法制节目

2.3.7 当前我国主要电视法制节目类别分布情况

第三章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及数据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3.1.1 调查问卷的目的

3.1.2 问卷的设计思路

3.1.3 问卷的基本内容

3.1.4 问卷的发放统计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调查样本的构成

3.2.2 电视法制节目收看情况

3.2.3 电视法制节目收看动机

3.2.4 受众对电视法制节目的态度及具体情况

3.2.5 受众对电视法制节目的意见及建议

第四章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思想性

4.1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思想性内涵

4.1.1 遵守法治理性

4.1.2 普及法律知识

4.1.3 体验法制力量

4.1.4 培养守法情怀

4.2 实现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思想性的策略

4.2.1 节目定位策略

4.2.2 选题策略

4.2.3 多元化叙述策略

4.3 应当避免的问题

4.3.1 选题重复

4.3.2 选题远离生活

4.3.3 过度专业与不够专业

4.3.4 法律含量不足

第五章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观赏性

5.1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观赏性内涵

5.1.1 曲折度

5.1.2 偶然性

5.1.3 道德感

5.1.4 温情性

5.1.5 威慑力

5.1.6 趣味性

5.2 实现我国电视法制节目观赏性的策略

5.2.1 情节驱动策略

5.2.2 情感驱动策略

5.2.3 刑侦驱动策略

5.3 应当避免的问题

5.3.1 形式单一雷同

5.3.2 情节渲染过度

5.3.3 电视暴力

5.3.4 趣昧性缺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电视法制节目受众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1985年《法律与道德》栏目在上海电视台首次试播,被确立为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正式开篇,至今已走过近三十个年头。在三十年中,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与我国法制建设紧密相关,从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一路跨进繁荣期,不仅记录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点滴进程,也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了我国法制化的发展。如今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涌现出一批如《今日说法》、《法治进行时》等优秀代表节目,成为我国当下最具影响力的节目类型之一。 思想性是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灵魂,对它的准确把握关系到节目能否实现拟定传播意图,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观赏性是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视听表现,不仅指受众感官上的满足和享受,更是内在精神层面的认同和归属。笔者将围绕思想性和观赏性这两个概念,以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为依据,结合具体节目案例,对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内涵进行解读,并对实现节目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具体策略进行讨论和分析。 本研究共分成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采用了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并说明了本文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概况,详述了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界定、基本特性、发展演变过程及具体节目分类。第三章是笔者开展的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及数据分析,介绍了调查问卷的目的、设计思路、基本内容和具体发放统计的情况,并对调查样本的构成,电视法制节目的收看情况、收看动机,受众对电视法制节目的态度、意见等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第四章是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思想性,阐述了遵守法治理性、普及法律知识、体验法制力量、培养守法情怀的思想性内涵,提出了实现节目思想性的节目定位策略、选题策略和多元化叙事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避免选题重复、选题远离生活、过度专业与不够专业和法律含量不足的问题。第五章是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观赏性,阐述了曲折度、偶然性、道德感、温情性、威慑力、趣味性的观赏性内涵,提出了实现节目观赏性的情节驱动策略、情感驱动策略和刑侦驱动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避免形式单一雷同、情节渲染过度、电视暴力和趣味性缺失的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张君;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教育技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杰;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广播、电视事业;
  • 关键词

    电视法制节目; 思想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