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6h】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红色经典”的含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建构

第一节 “文革”前的经典化建构

一、话剧版《智取威虎山》的创作

二、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的创编

三、电影版《智取威虎山》的出炉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经典化建构

一、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的修改

二、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定稿

三、《智取威虎山》经典化建构的原因

第二章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解构

第一节 《智取威虎山》人物塑造的变化

一、中心人物的位移

二、反面人物的变化

三、中间人物的出彩

第二节 《智取威虎山》内容情节的增删

一、话剧《智取威虎山》

二、1958年京剧版《智取威虎山》

三、1965年京剧版《智取威虎山》

四、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五、电视剧《林海雪原》

第三章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重构

第一节 《智取威虎山》“重构”的原因

一、信仰迷失与英雄企盼

二、高频节奏与怀旧心理

三、“娱乐至上”与“寓教于乐”

第二节 《智取威虎山》“重构’’的内容

一、人物形象的重构

二、增添“打虎”与“重逢”情节

三、3D技术的全新审美体验

第四章 “红色经典”建构与重构的反思

第一节 “红色经典”作品重构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策略误读观众需求

二、泛人性化稀释人物形象

三、解构叙事迎合消费大众

第二节 “红色经典”作品重构遵循的原则

一、受众诉求与重构定位

二、文化诉求与经典重构

三、叙事策略与重构经典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绪论梳理了“红色经典”的来龙去脉,概述了“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红色经典”检索,共检索到683篇学术论文,大多从美学、语言学、音乐学、历史文化学等角度切入研究,而研究《智取威虎山》的学位论文主要以样板戏版为主。
  论文主体内容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以《智取威虎山》“红色经典化”的脉络展开,按照《智取威虎山》经典建构的过程,分为“文革前”、“文革时期”两个阶段,探究《智取威虎山》经历多次改编,不同的艺术形式所表达出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二章采取文本分析和综合比较的方法,从人物塑造和情节增删两方面入手,梳理出不同版本《智取威虎山》(包括话剧、京剧、样板戏、电影)的创作变化情况。纵观整个《智取威虎山》的改编史,情节的增删还是较为频繁的,而不同版本的《智取威虎山》的人物形象塑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心人物的位移;二是反面人物的变化;三是中间人物的出彩。
  第三章分析了“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重构的主要原因:一是信仰迷失与英雄企盼,二是高频节奏与怀旧心理,三是“娱乐至上”与“寓教于乐”。笔者梳理了徐克版《智取威虎山3D》“重构”的内容,首先是人物形象的重构,其次是增添了“打虎”与“重逢”的故事情节,再次是3D技术带来的全新审美体验。
  第四章反思了“红色经典”作品建构与重构中存在的问题,即包括消费策略误读观众需求、泛人性化稀释人物形象和解构叙事迎合消费大众。同时探讨了经典建构与重构应该遵循的原则。首先,受众诉求与重构定位。任何一种文艺创作都离不开受众,而针对不同的受众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审美需求。其次,文化诉求与经典重构。重构者要把握“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理解广大受众的文化诉求。其三,叙事策略与重构经典。叙事策略运用得当,“红色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就能够取得成功,否则就不可能成功。
  结语认为“红色经典”的意义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红色经典”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二,“红色经典”崇尚英雄主义精神。其三,“红色经典”诠释无私奉献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