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谷氨酰胺预防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6h】

谷氨酰胺预防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第二部分 谷氨酰胺预防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 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谷氨酰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动物模型,探讨预防性补充谷氨酰胺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鼠的肠粘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分泌型球蛋白IgA(SIgA)含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谷氨酰胺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用60只两日龄新生Wistar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三组: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干预组(C),每组n=20只。A组于母鼠旁正常喂养,B、C组均人工喂养代鼠乳,C组:每只0.3g/Kg谷氨酰胺灌胃,每天一次,持续五天;B组和C组均于实验第六天起内毒素(LPS)5mg/kg灌胃,每天一次,持续三天。LPS灌胃结束后第2、6、12、24小时,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5只采用断颈法处死,解剖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道组织,其中回盲部近端肠管观察Wistar鼠病理标本,剩余的肠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肠组织匀浆中TNF-α、IL-6、IL-10、SIgA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Wistar鼠肠道病理组织标本,观察肠组织中IL-6、TNF-a、IL-10炎症因子表达。
  结果:
  1.各组新生Wistar鼠一般情况和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B组中新生鼠逐渐萎靡、体毛杂乱,其中12只出现腹部青紫,6只发生抽搐、血便,3只在实验过程中死亡。动物处死后,见胃潴留明显,肠壁充血,肠管扩张、水肿,肠腔渗出物增多,可见肠壁片状出血坏死。H-E染色后光镜下变化:B组2小时肠上皮细胞变性,黏膜下和固有层水肿分离,绒毛萎缩、脱落;6小时可见肠上皮结构基本消失肠绒毛结构崩解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重度水肿;12小时肠上皮结构开始修复,绒毛结构不清;24小时后黏膜下层、基层水肿,绒毛结构开始修复。C组中新生鼠少动、体毛稍杂乱,伴腹部膨隆,解剖后见肠壁轻度扩张、水肿,无出血坏死灶,光镜下肠组织病理损伤改变较B组轻。
  2.各组新生Wistar鼠肠组织IL-6、TNF-a、IL-I0、SIgA含量变化:B组肠组织IL-6的含量在2h、6h、12h、24h与A组比较有显著增加,C组肠组织IL-6的含量在2h、6h、12h与B组比较有显著降低。B组肠组织TNF-a的含量在2h、6h、12h、24h与A组比较有显著增加,C组肠组织TNF-a的含量在2h、6h、12h、24h与B组比较有显著降低。B组肠组织IL-10的含量在2h、6h、12h、24h与A组比较有显著增加,C组肠组织IL-10的含量在12h、24h与B组比较有显著增加。B组肠组织SIgA的含量在2h、6h、12h、24h与A组比较有显著降低,C组肠组织SIgA的含量在12h、24h与B组比较有显著增加。
  结论:
  1.通过人工喂养联合LPS灌胃成功诱导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
  2.人工喂养联合LPS灌胃建立的NEC模型中,预先外源性给予谷氨酰胺的干预组中肠组织TNF-α、IL-6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而干预组中肠组织IL-10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表明谷氨酰胺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级联反应中TNF-α、IL-6表达,促进IL-10表达进而保护肠道,达到减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鼠的肠组织病理损伤。
  3.人工喂养联合LPS灌胃建立的NEC模型中,预先外源性给予谷氨酰胺的干预组中肠组织SIgA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加,表明谷氨酰胺可能通过提高肠道体液免疫因子SIgA的表达而保护肠黏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