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干预探究——以L学校社交焦虑小组为例
【6h】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干预探究——以L学校社交焦虑小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社交焦虑概念的界定

二、关于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

三、关于社交焦虑干预方法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对象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第二章 L学校青少年社交焦虑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L学校青少年社交焦虑情况简介

第二节 青少年社交焦虑成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因素

第三章 L学校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交焦虑探究

第一节 准备阶段

一、小组组员招募

二、小组组员相关情况

三、制定服务目标与计划

第二节 实施阶段

一、初期小组活动方案实施

二、中期小组活动方案实施

三、后期小组活动方案实施

第四章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工作评估

第一节 过程评估

一、内容策划

二、组员表现

三、社会工作者表现

第二节 结果评估

一、组员满意度评估

二、量表评估

三、小组成员自我评估

四、重要他人评估

第五章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工作干预的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关于青少年社交焦虑干预的讨论与建议

第二节 关于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交焦虑的讨论与建议

一、关于小组工作方法的讨论

二、关于小组工作方法的建议

三、关于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的讨论

四、关于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期转变的关键阶段。这段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情绪波动较大,比较关注自我,面对一些压力和负面情绪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调整和适应。社交焦虑是青少年或多或少会面对的负性感受之一,会使青少年在社交情境中处于紧张状态,并且影响到个体的睡眠、食欲和身体状况。青少年在面对社交焦虑所带来的困扰时,大多数会选择减少社会交往来进行躲避,长此以往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状况。
  本文所研究的是青少年群体中的高一新生。高一新生社交焦虑的成因主要有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L学校高中生访谈得出导致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个人因素主要是高一新生性格内向、自我认知偏差、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家庭结构不良。社会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局限性、朋辈关系的苦恼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亨德森教授关于社交焦虑的社工实务表明认知行为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对于社交焦虑人群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针对高一新生产生社交焦虑的个人因素,本文尝试以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指导,与社交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对高一新生社交焦虑进行干预。开展七次小组活动试图帮助小组成员正确认识社交焦虑,改变非理性认知,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社交技能。通过交往焦虑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的小组干预对我国青少年缓解社交焦虑,增强自信心,提升社交技能有一定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