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屏宾影视摄影研究
【6h】

李屏宾影视摄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 李屏宾的绘画主义摄影风格

一、摄影风格的形成与多元发展

(一)摄影艺术与摄影风格的历史争论

(二)摄影风格的成因

(三)摄影风格的多样化

二、绘画主义摄影的发展历程

(一)种类

(二)阶段

三、李屏宾绘画主义“画意派”摄影

(一)影像风格:中国式唯美

(二)影调风格:暗部层次化

(三)拍摄风格:纪实的写意性

第二章 李屏宾绘画主义摄影的建构因素

一、光线对李屏宾绘画主义摄影的建构

(一)斯托拉罗的古典主义

(二)阿尔芒都的纪实派

(三)李屏宾的光线运用

二、色彩对李屏宾绘画主义摄影的建构

(一)色彩的转变

(二)色彩的启蒙

(三)色彩的运用

三、留白构图对李屏宾绘画主义摄影的建构

(一)留白摄影构图的概念

(二)留白的运用

四、动静对李屏宾绘画主义摄影的建构

(一)侯孝贤的“静”

(二)动静之辨

(三)呼吸感:浅焦长镜头的极致应用

第三章 李屏宾的胶片运用

一、胶片电影与数字电影的差异性

(一)物理性差别

(二)化学性差别:成像差别

(三)“胶片不死”

二、李屏宾的胶片电影

(一)传统胶片优势

(二) 精神价值:永葆初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电影作为现代最流行的大众视听娱乐方式,能直接触及人们的情感、深入人们的灵魂,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电影强国建设,将为国民文化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文化产业“领头羊”的电影产业,也同样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电影数量少,而是有“高原”无“高峰”。电影很多,好的电影却乏善可陈。促进电影文化“高峰”建设,说到底是德艺双馨的电影从业人才的支撑。本文就以台湾摄影师李屏宾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业界标杆的成功之道。在摄影大师的光影中,摸索电影摄影的专业模式和发展趋向。
  第一章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引言介绍了李屏宾的个人简介与摄影生涯,简单叙述了李屏宾的成长经历,与国内外导演合作的电影作品以及获奖经历,初步了解李屏宾;第二部分阐述了摄影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形成的绘画派、印象派、写实派、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纯粹派等多样摄影风格;第三部分详细阐释了绘画主义摄影风格。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经历了三个衍变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而画意派就是李屏宾的摄影风格,该派摄影师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第四部分重点对李屏宾这种绘画主义“画意派”摄影风格的进行解析,包含中国式唯美的影像分析、暗部多层次的影调分析和拍摄手法上纪实的写意化分析,从这三点着眼,全面深入地了解李屏宾画意派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感官。
  第二章在第一章总体风格的基调上进行建构因素研究,摄影的基本要素有用光、色彩、构图、移动、焦点等等,本章节从光线、色彩、留白构图、动静四个方面深层解构李屏宾绘画主义摄影的画面效果,从细节入手,在光影运用上他深受斯托拉罗古典主义和阿尔芒度纪实派的影响,并加入主观意识从而形成自己的光影世界;他游刃有余地删除或添加色彩,使得色彩在画面中呈现出最佳视觉温度;李屏宾在空间调度、画面留白、构图方式、动静结合上也颇有想法。本章探究构成他这种美学风格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总结了李屏宾在摄影技法的运用上的心得体会。
  要研究李屏宾电影摄影,不得不提到他对胶片的运用。胶片与他拍摄出的画意派摄影风格有怎样的关联?第三章就通过比较数字摄影与胶片摄影的物理性、化学性差异,归纳出早期使用胶片的优势以及胶片对他绘画主义摄影风格形成的影响。时至今日其实这两种介质在时代的发展中已经不分伯仲,李屏宾依然钟爱胶片的原因已经超出介质本身,而升华到了个人探索主义精神的追求。
  结语部分概括了李屏宾绘画主义摄影的价值和对新时期电影在美学层面上的影响。透过美学视角接受摄影师传递的美学信息,形成摄影师与欣赏者心灵的沟通,这也将是一种业界的良性循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