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位保存离体足跟皮瓣再回植技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6h】

异位保存离体足跟皮瓣再回植技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序 言

第一章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研究

第二章 足跟周围血管、神经与软组织的解剖学研究

第三章 异位保存离体皮瓣(预制皮瓣)再回植技术

第四章 股前外侧区保存离体足跟皮瓣再回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第五章 异位保存离体足跟皮瓣再回植与其它常规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综述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辆数量持续增加,工业化和机械化已逐渐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各种创伤包括高能量创伤也在逐年增加,足跟部的损伤也不断增多。
   足具有负重行走与吸收震荡等多种功能,而足的很多功能是通过足跟来付诸实施的,一旦足跟部组织受损,足的许多功能也就丧失了。而足跟部组织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足跟部皮肤有厚的角质层,皮下有脂肪垫,具有耐磨、耐压及承重的特点与功能。足跟的外形也非常重要,不仅要便于穿鞋,而且还要美观。所以一旦损伤造成局部缺损,必须用质地类似的皮瓣修复,才能保持良好功能和形态,然而足跟部组织缺损目前尚没有类似的修复材料。
   传统方法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致残率极高,与其说是对足跟部功能和形态重建的一种忽视,不如说是一种无奈。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带血管蒂皮瓣和游离皮瓣、肌皮瓣相继应用于临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难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然而,这些皮瓣缺乏必需的保护性感觉,不耐磨耐压,易引起磨破、烫伤、冻伤和继发溃疡等,而且负重行走不稳,严重影响足的功能。故对足跟缺损患者,功能与形态的修复重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足跟部软组织损伤治疗时,遇到撕脱的足跟部组织皮肤尚完好,但局部条件差,无可供吻合的血管与感觉神经难以回植时,几乎所有的外科医师都会选择遗弃这块足跟离体组织,而我们恰恰预见了这个离体的足跟组织对于恢复足跟部功能和形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进行了我们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股前外侧区预制离体的足跟皮瓣成活后再回植原处,以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恢复足跟部的功能。笔者先对股前外侧皮瓣和足跟部进行局部的解剖学研究,来了解其血管神经正常走行、分布、变异情况以及不同平面的外径大小,并对其周围组织形态和功能进行分析;在研究股前外侧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异位保存离体皮瓣技术的研究;然后把该项技术应用于足跟部的软组织缺损,愈合后并进行了与健侧的对比研究;最后通过与其它常规治疗软组织缺损的的方法进行了疗效的对比,试图解决符合这一适应症患者的足跟部重建。
   结果:股前外侧区旋股外动脉降支、股前外侧皮神经,足部胫后血管及腓肠神经第一支位置恒定,直径粗大,易于吻合。预制足跟皮瓣再回植,能够使原创面的外观接近正常,功能最大限度恢复。本组5例病例经过6-18个月的随访,均能行走、负重及恢复日常生活。患足行走半年以上无1例出现预置皮瓣负重区溃疡,皮片区在下地后4周角质层基本恢复至正常时的状态。通过对比发现,研究组对足跟功能和形态的重建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足跟区脂肪垫厚,皮肤角质层厚,对供区皮瓣要求高。股前外侧阔筋膜和其上的深筋膜有丰富的血管网,将修整过的足跟离体皮肤移植于其上,易于成活。异位保存离体皮瓣再回植技术对于符合其适应症的患者能够使创面的功能和形态最大限度地恢复,解决了一般组织瓣移植存在的稳定性差、且易发生溃疡及二次手术率高的难题。但是,预制皮瓣手术存在手术指征窄、重建时间长、需要二期手术等缺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