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伴脑白质疏松的相关研究
【6h】

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伴脑白质疏松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腔隙性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病变的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1例,同期59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均做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分别对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糖、Lp(a)、ApoAⅠ、纤维蛋白原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腔梗组和对照组之间血尿酸、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梗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HDL-C、LDL-C、ApoAⅠ、纤维蛋白原和Lp(a)、甘油三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
  结论:1、积极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规律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是防止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环节。2、血脂异常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监测血脂水平,并进行干预和调整,有助于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3、Lp(a)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ApoAⅠ对防治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5、纤维蛋白原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另一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降纤、抗凝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发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第二部分腔隙性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病变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病变患者的发病机制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是否伴有脑白质疏松(LA),分为单纯腔隙性梗死组55例(LI组)和伴有脑白质疏松组48例(LA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尿酸、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评估。
  结果:1、危险因素:两组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认知功能:LA组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计算和语言评分明显下降(P<0.01)。
  结论:1、高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是否伴发LA有独立的提示作用,高密度脂蛋白在LA的形成中发挥保护性作用。2、腔隙性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累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计算、语言方面等不同认知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